[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机四挡位行星变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2052.4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3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身谦;刘李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62 | 分类号: | F16H3/62;F16H57/023;F16H6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四挡位 行星 变速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电机四挡位行星变速装置。它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组和装设有动力输出轮的动力输出内齿圈;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动力输入齿件;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动力输入齿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顺序地贯穿于第二电机的本体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布;动力传递齿轮组同时与第一动力输入齿件、第二动力输入齿件和动力输出内齿圈啮合连接。利用两个电机之间的性能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并通过对两个电机的逻辑控制,可实现多挡位的自由控制,不但可避免因需要采用单个大功率单机而容易造成装置本身的能量损耗高等缺陷;也可避免因采用多电机而容易造成装置的成本增加、控制逻辑复杂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电机四挡位行星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诸如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等纯电动车辆主要是依靠车载动力蓄电池所提供的动力来实现行驶的,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轻便、费用较低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技术问题
现有的纯电动车辆的速度控制装置或动力控制装置普遍存在如下缺陷:1、一般采用单个大功率电机作为动力源,其调速范围要求很大,无法合理地利用能源,且自身的能耗偏高,达不到节能的实用效果,因电机本身的能源浪费而造成车辆续航里程缩短。2、一般采用单级且固定的变速比,输出的扭力和速度单一,利用效率较低。3、结构简单、损耗大,多速比结构的技术一般需要配置离合器、换挡齿轮等部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增加了装置的部件装配及维护的难度。4、体积相对庞大,在小型车上的应用较为困难;且成本昂贵、性价比偏低,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5、如果采用多电机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多挡多扭力的输出效果,在很容易因电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装置的控制系统和结构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四挡位行星变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电机四挡位行星变速装置,它包括:
一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动力输入齿件,所述第一电机上装设有第一电机制动器;
一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动力输入齿件,所述第二电机上装设有第二电机制动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顺序地贯穿于第二电机的本体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布;
一动力输出内齿圈;
和
一动力传递齿轮组,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组同时与第一动力输入齿件、第二动力输入齿件和动力输出内齿圈啮合连接,且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组上同轴地装设有一动力制动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件为一太阳齿轮,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件为一内齿圈,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组包括一行星齿轮组和一第三太阳齿轮,所述第三太阳齿轮上同轴地装设有动力制动器;
所述行星齿轮组的首端部插套于第二动力输入齿件内与第二动力输入齿件相啮合,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件插套于行星齿轮组的首端部内并与行星齿轮组相啮合,所述第三太阳齿轮插套于行星齿轮组的末端部内并与行星齿轮组相啮合,所述动力输出内齿圈套装于行星齿轮组的末端部上并与行星齿轮组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件为一太阳齿轮,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件为一太阳齿轮,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组包括行星齿轮组和一第三太阳齿轮,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同轴地装设有动力制动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贯穿于第二动力输入齿件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2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度异戊烷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食品级正己烷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