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4476.4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春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区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叠片式 汽车 油冷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循环管,进油管,出油管,散热片装置,下循环管,卡环结构和安装板装置,所述的进油管焊接在上循环管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油管焊接在上循环管的右上部,所述的散热片装置一端通过卡环结构卡接在上循环管的下部,另一端通过卡环结构卡接在下循环管的上部,所述的安装板装置分别套接在散热片装置的左右两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散热片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油冷器局部损坏时方便更换损坏部件,减小维修成本,通过安装板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减小汽车震动对油冷器造成的损坏,同时增加油冷器的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业整体向轻量化、节能化、降低污染三个方向发展,尤其是作为汽车工业制造大国的中国,近些年更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汽车未来进行研究、开发,三个方向其中轻量化是核心和关键。机油冷却器用于发动机的润滑油冷却,主要功能是保障发动机的安全运转及寿命。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及转速变的越来越高,因此,客观上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就需要采用低排量的小型化发动机,这就要求车用油冷器不仅应具有高效的换热功率和较小的泵耗功率,而且应该具有紧凑的结构形式。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961006U的一种叠片式汽车油冷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上叠片和下叠片构成的通道,以及位于所述通道内的内翅片,所述盖板和散热带通过钎焊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芯体一侧安装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与盖板连采用氩弧焊焊接,气流从进气管流入,出气管流出,气流在所述通道内流动。本实用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性能稳定,在上叠片和下叠片上制作了内肋凸台,并且大大加宽了叠片组内通道横截面的宽度,叠片式结构不再需要冷却管、主片和气室,是将这三种零件的功能集结到了叠片零件上,简化了油冷器的结构。
但是现有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还存在着防护效果差,局部损坏时不方便维修以及安装或拆卸速度慢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以解决现有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防护效果差,局部损坏时不方便维修以及安装或拆卸速度慢的问题。一种新型的叠片式汽车油冷器,包括上循环管,进油管,出油管,散热片装置,下循环管,卡环结构和安装板装置,所述的进油管焊接在上循环管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油管焊接在上循环管的右上部,所述的散热片装置一端通过卡环结构卡接在上循环管的下部,另一端通过卡环结构卡接在下循环管的上部,所述的安装板装置分别套接在散热片装置的左右两部,所述的散热片装置包括散热片主体,冷却孔,连接块,卡槽,储油孔,卡块,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所述的冷却孔开设在散热片主体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块分别焊接在散热片主体的左右两部,所述的卡槽开设在散热片主体的内侧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储油孔开设在散热片主体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卡块焊接在散热片主体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上连接槽开设在连接块的上部四周位置,所述的下连接槽开设置在散热片主体的下部四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装置包括安装板主体,减震垫,安装块,防护套,沉头孔和螺栓安装孔,所述的减震垫粘贴在安装板主体的内侧,所述的安装块焊接在安装板主体的左下部,所述的防护套插接在沉头孔的上部,所述的沉头孔开设在安装块的内侧上部,所述的螺栓安装孔开设在安装块的内侧下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卡环结构包括夹紧环,夹紧块,夹紧螺栓和夹紧螺母,所述的夹紧环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夹紧块的右上部和右下部,所述的夹紧螺栓贯穿夹紧块螺纹连接在夹紧螺母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环的内侧四周位置开设有方槽。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片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的散热片装置和散热片装置之间卡接设置,所述的散热片装置和散热片装置之间通过卡环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春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春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4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棒料夹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桥梁预应力位移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