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3380.9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4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赤鹰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B32B9/00;B32B9/04;B32B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900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浮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碳纤维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是钓鱼用具中需要的重要部件。浮漂使用的材质,从最原始的芦苇杆、高粱杆、孔雀羽、野猪毛,到现在比较流行的巴尔杉木和纳米材质。目前市面也有标体两头线一段用碳纤维,另一端用玻璃纤维的,但强度不够,容易折断。
为此,专利号2015202893839公布了一种碳纤维浮标,其最外层包覆的是碳纤维布,浮标的标尾胶合碳纤维杆,浮标的标头胶合玻璃纤维杆,碳纤维布里面包覆的是经过处理的PU内芯,PU内芯中空。该浮标其虽然提高了强度,但仍然无法经受更剧烈的撞击,而且其内芯中空的制作工艺要求高,制作成本高,虽然不易折断,但由于是空心的,其强度仍然不高,且容易受水的温度和压力的大小影响浮力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轻便实心内芯、加固层和接口边缘加固层的浮漂,且加固层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以便进一步提高浮漂的强度和浮力敏感度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浮漂,包括漂身、漂头杆和漂尾杆,所述漂头杆和漂尾杆直接相连并贯通漂身的轴心,分别固定装接并向漂身的两端外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从内部向外部由轴心孔道、实芯层、加固层和外表层依次包裹层叠构成。
所述实芯层由膨胀材料制成,用于提供内部支撑并协同加固层增加抗打击强度。
本申请所采用的膨胀材料是从膨胀材料市场购得的HR-313-1高能胶,构成高能胶实芯层。
所述加固层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用于提高韧性和耐疲劳度,并协同实芯层增加抗打击强度。
本申请所采用的碳纤维材料是从市场购得的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构成碳纤维加固层。
所述外表层由油漆材料制成,用于隔水、防水、保护、装饰和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层外还设有边缘加固层,所述边缘加固层包括漂头包边层和漂尾包边层;所述漂头包边层的一端层叠包住漂身上加固层的头端,另一端层叠包住漂头杆的尾端;所述漂尾包边层的一端层叠包住漂身上加固层的尾端,另一端层叠包住漂尾杆的头端。
所述边缘加固层由碳纤维材料制作,构成碳纤维边缘加固层。
所述加固层设为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中的任意一层。
当所述加固层设为一层时,在实芯层外表面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平行层叠,即呈0°无夹角层叠。
所述边缘加固层在层叠包裹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45-90°夹角层叠,优选90°夹角。
当所述加固层设有两层时,其中第一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平行层叠,即呈0°无夹角层叠;第二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除0°以外的任意角度的夹角层叠;这样可以构成互为支撑的角架模式,协同增加抗打击强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加固层设有两层时,其中第一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0°到90°之间的任意夹角层叠;第二加固层按照同样的角度呈反方向层叠;这样可以构成互为支撑的角架,协同增加抗打击强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加固层设有两层时,其中第一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10°到80°之间的任意夹角层叠;第二加固层按照同样的角度呈反方向层叠;这样可以构成互为支撑的角架,协同增加抗打击强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加固层设有两层时,其中第一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30°到60°之间的任意夹角层叠;第二加固层按照同样的角度呈反方向层叠;这样可以构成互为支撑的角架,协同增加抗打击强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加固层设有两层时,其中第一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40°到50°之间的任意夹角层叠;第二加固层按照同样的角度呈反方向层叠;这样可以构成互为支撑的角架,协同增加抗打击强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加固层设有两层时,其中第一加固层在包裹层叠环氧碳纤维预浸布时,按照环氧碳纤维预浸布的纤维方向与漂身孔道方向呈45°的夹角层叠;第二加固层按照同样的角度呈反方向层叠;这样可以构成互为支撑的角架,协同增加抗打击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赤鹰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赤鹰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3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显示温度和时间的防触电的鱼竿
- 下一篇:粮食晾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