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用自动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92389.4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0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庄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中航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2 | 分类号: | B29C45/42;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自动 脱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自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现代小型注塑模具生产时通常是采用注塑机将塑料注入模具中,通过人工进行脱模操作。但是现有注塑模存在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大批量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成本,且手工脱模出现不良品率相对较高,工人极易烫伤,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注塑模具用自动脱模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自动脱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注塑模存在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大批量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成本,且手工脱模出现不良品率相对较高,工人极易烫伤,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一种注塑模具用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固定梁,滚轮,伺服电机,挡板Ⅰ,升降装置Ⅰ,脱模装置,传输装置,定模,注塑型腔,动模,升降装置Ⅱ,滑动梁,轨道,挡板Ⅱ和控制中心,所述的轨道安装于固定梁的下侧;所述的滑动梁安装于轨道的下侧,且通过滚轮与轨道连接;所述的伺服电机安装于滑动梁的前侧;所述的挡板Ⅰ和挡板Ⅱ分别位于轨道的两端;所述的滑动梁的下侧安装有升降装置Ⅰ和升降装置Ⅱ,其中升降装置Ⅰ下端连接有动模,升降装置Ⅱ下端连接有脱模装置;所述的动模与定模形成注塑型腔;所述的传输装置位于脱模装置的下方;
所述的脱模装置包括管体,吸盘,进气口,电磁阀Ⅰ,真空泵,电磁阀Ⅱ,出气口和连接圆盘;所述的连接圆盘安装于吸盘的上侧的中心位置;所述的管体安装于连接圆盘的上侧,该管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电磁阀Ⅰ安装于进气口的外端;所述的真空泵通过气管与出气口连接,且气管上设有电磁阀Ⅱ。
所述的挡板Ⅰ、挡板Ⅱ为动模和脱模装置的定位板,并安装有碰撞停止装置;所述的滑动梁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轮沿轨道移动,滑动梁端部移动到挡板Ⅰ的位置时,动模位于定模的正上方,升降装置Ⅱ带动动模向下移动,与定模形成注塑型腔,注塑结束后动模通过升降装置Ⅱ向上移动,同时滑动梁向挡板Ⅱ移动,滑动梁端部到挡板Ⅱ的位置时脱模装置位于注塑型腔的中心位置,通过升降装置Ⅰ将塑件吸出,并放置在传输装置上,完成脱模工作。
所述的升降装置Ⅰ,升降装置Ⅱ采用液压驱动,有利于保证动模和脱模装置升降的稳定性。
所述的控制中心采用PLC进行控制,且该PLC采用型号CPU201-40XX编程系统,控制中心前侧安装有触控显示屏,通过触控显示屏输入生产控制程序,有利于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控制。
所述的吸盘采用耐热硅胶制作,且截面形状为弧形,增大接触面积,可提高密封效果,避免发生没有吸附住的现象,提高吸附效果,且硅胶质软,可避免对产品的表面外观造成损伤,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的伺服电机,电磁阀Ⅰ,电磁阀Ⅱ,升降装置Ⅰ,升降装置Ⅱ与控制中心连接,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进行编程,有利于大批量连续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控制中心的设置,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进行编程,有利于大批量连续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本实用新型的脱模装置的设置,通过吸盘抽真空吸附塑件进行脱模,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且可避免工人烫伤,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梁,2-滚轮,3-伺服电机,4-挡板Ⅰ,5-升降装置Ⅰ,6-脱模装置,61-管体,62-吸盘,63-进气口,64-电磁阀Ⅰ,65-真空泵,66-电磁阀Ⅱ,67-出气口,68-连接圆盘,7-传输装置,8-定模,9-注塑型腔,10-动模,11-升降装置Ⅱ,12-滑动梁,13-轨道,14-挡板Ⅱ,15-控制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中航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中航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92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斜齿轮成型模具脱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医疗消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