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28381.9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1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鸥;王博;邹锋;刘洪刚;高喜;李琦;蒋振荣;张法碧;陈永和;肖功利;李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20;H01L29/423;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石燕妮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道 硅基 双栅 界面控制层 背栅 单晶硅 本实用新型 短沟道效应 源漏金属层 半导体源 背栅电极 顶栅电极 顶栅介质 介质键合 隔离层 沟道层 介质层 衬底 减小 漏层 | ||
1.一种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单晶硅衬底(101)、介质键合层(102)、隔离层(103)、背栅电极(104)、背栅介质层(105)、背栅界面控制层(106)、InGaAs沟道层(107)、上界面控制层(108);所述上界面控制层(108)上表面的两侧均叠置有III-V族半导体源漏层(109);所述III-V族半导体源漏层(109)的上表面设置有源漏金属层(110);所述上界面控制层(108)上表面两侧的III-V族半导体源漏层(109)之间设置有顶栅介质层(111),所述顶栅介质层(111)下表面与上界面控制层(108)连接,所述顶栅介质层(111)的侧面与III-V族半导体源漏层(109)连接;所述顶栅介质层(111)上叠置有顶栅电极(1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栅电极(112)为倒T型,所述顶栅电极(112)位于顶栅介质层(11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键合层(102)键合介质为BC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103)为硅基、铝基、锆基、铪基、钆基、镓基、镧基、钽基、铍基、钛基、钇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其多种氧化物叠层或其互掺杂氧化物层,所述隔离层(103)的厚度在1纳米-200纳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栅电极(104)和顶栅电极(112)为金、铜、铟、钛、铂、铬、锗、镍中的一种或其多种材料组合成的叠层,所述背栅电极(104)和顶栅电极(112)厚度为1纳米-500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栅介质层(105)和顶栅介质层(111)采用介电常数k大于20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以及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的任意混合,或者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的多层任意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栅界面控制层(106)和上界面控制层(108)禁带宽度大于所述InGaAs沟道层(107)材料,均具有第一量子阱能带对准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nGaAs沟道层(107)的厚度为1-10nm,In组分为0.4-0.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II-V族半导体源漏层(109)采用重掺杂的InGaAs材料,掺杂浓度大于1e19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InGaAs沟道双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金属层(110)为镍、镉、金、硅、钯、锗、钨、铝、钛、铜、铂、锌金属材料层的一层或多层金属化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283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像素点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阶梯形氧化层的屏蔽栅MOS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