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8059.0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民;谭利华;李正强;宋平原;孟建玮;张毅;秦立鹏;李东坡;庞秋阳;赵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0;E21D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峭壁 位置 隧道 出入口 结构 | ||
1.一种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用于在双洞隧道施工时出入口段的支护,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隧洞出入口通道、横向通道、第二隧洞先挖空间;所述第一隧洞出入口通道为拟挖的第一隧洞的出入口段;所述横向通道由从所述第一隧洞出入口通道横向开挖至进入拟挖的第二隧洞而成;所述第二隧洞先挖空间为拟挖的第二隧洞的先挖空的一部分,位于拟挖的第二隧洞的出入口段的内侧;所述第二隧洞先挖空间由所述横向通道向所述第二隧洞开挖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还包括被构造成用于支护所述第一隧洞出入口通道的第一支护结构、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并用于支撑所述横向通道的第二支护结构、以及第三支护结构;
所述第三支护结构包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隧洞先挖空间中,并向第二隧洞的出入口段方向伸出的承载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导向墙及多个支撑管;所述导向墙固接于峭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隧洞的出入口段的外侧;所述支撑管一端固连于所述导向墙、另一端插于山体中,且各个所述导向墙呈弧形排列形成共同承载第一隧洞的出入口段的上端山体的承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第一隧洞出入口通道的拱形顶面之上的山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注浆口,两排所述注浆口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向相互错开,且其中一排所述注浆口和其相对的支撑管的一排所述注浆口之间一一正对;
所述支撑管内具由水泥浆液构成的主体;所述主体从其所在的支撑管的注浆口处向所述支撑管外延伸出由水泥浆液构成的支体;从相邻的所述支撑管之间的相对的所述注浆口延伸出的所述支体相互融合形成连接相邻的所述主体的连接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隧洞出入口通道的开口到内部看,所述支撑管以3°至5°的仰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峭壁的外表面覆设有挡土保护层,所述挡土保护层为喷施于峭壁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导向墙的上端面密封粘合的水泥浆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土保护层在沿隧道延伸方向的覆盖范围至少为3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通道倾斜设置,且靠近拟挖的第一隧道的一端较另一端深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峭壁位置双洞隧道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管的一端为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80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极片展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的纸制品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