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菌根苗育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3807.4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8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亢宗静;辜运富;叶雷;李小林;田鸿;张小平;张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64 | 分类号: | A01G18/6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根苗 外盒 基质 周壁 育苗装置 装载 内盒 本实用新型 卡位结构 上端开口 桶状结构 菌根 育苗技术领域 底板 底板组成 根系观察 内盒底板 配合连接 容器育苗 盒底板 可拆卸 容纳腔 有效地 育苗杯 穿孔 根系 观察 土壤 培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根苗育苗装置,属于农业育苗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菌根苗育苗杯不方便将菌根从培育土壤中分离出来以便观察的问题。所述菌根苗育苗装置,包括基质装载外盒和基质装载内盒;所述基质装载外盒为由外盒周壁和外盒底板组成的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在外盒底板上设置有卡位结构;所述基质装载内盒为由内盒周壁和内盒底板组成的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在内盒周壁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基质装载内盒通过其内盒底板所在的端部可拆卸地与卡位结构配合连接;在内盒周壁与外盒周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本实用新型菌根苗育苗装置集容器育苗与菌根苗根系观察两种作用于一体,有效地提高了菌根苗根系菌根的观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根苗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块菌是一种外生真菌,可与多种乔木植物共生在其根系形成菌根,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宿主植物与块菌共生而成的菌根苗培育。在我国育苗领域,现在多采用简单一体式苗木育苗杯培育菌根苗。在观察块菌与宿主植物是否产生菌根的过程中,需要先取出菌根苗肉眼观察其根部,初步筛选出有菌根产生的菌根苗,然后采用菌根苗显微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进一步进行观察;这些方法都需要将菌根苗育苗杯的土壤中分离出来。采用现有的育苗装置,由于育苗杯中培育菌根苗的基质土壤具有黏性,难以将脆弱微小的菌根从土壤中有效地分离,有时需要用水清洗根系;此过程不但操作复杂,还会造成菌根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菌根苗的死亡,不利于连续观测菌根苗在不同时期块菌的感染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菌根苗育苗杯不方便将菌根从培育土壤中分离出来以便观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菌根苗育苗装置,包括基质装载外盒和基质装载内盒;所述基质装载外盒为由外盒周壁和外盒底板组成的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在外盒底板上设置有卡位结构;所述基质装载内盒为由内盒周壁和内盒底板组成的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在内盒周壁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基质装载内盒通过其内盒底板所在的端部可拆卸地与卡位结构配合连接;在内盒周壁与外盒周壁之间形成容纳腔。
进一步的是:在外盒底板上与内盒底板对应的区域范围内设置有底孔,在内盒底板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穿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穿孔的直径为0.3mm~1.2mm;所述底孔的直径为2cm~5cm。
进一步的是:所述卡位结构为一圈环形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卡位结构由四个间断设置的圆弧凸起组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质装载外盒和基质装载内盒均采用黑色PE材料制成;基质装载外盒的外轮廓尺寸为直径11cm×高16cm;基质装载内盒的外轮廓尺寸为直径7cm×高16cm。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质装载外盒的外盒周壁和外盒底板之间可拆卸。
进一步的是:在基质装载内盒内装有培育基质,在基质装载内盒与基质装载外盒之间的容纳腔内装有砂质土。
进一步的是:所述培育基质为有机质土壤;所述砂质土为河沙或珍珠岩。
进一步的是:培育基质装载至距离基质装载内盒口部2cm~3cm处;砂质土装载至距离基质装载内盒口部2cm~3c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3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食用菌种植架
- 下一篇:一种适用食用菌盆栽立体培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