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68213.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5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智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3/00 | 分类号: | B62K13/00;B62K5/027;B62K11/00;B62J1/08;B62J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5 | 代理人: | 马永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感 曲柄转动 车主体 曲柄槽 右支架 左支架 曲柄转轴 本实用新型 机构连接 两侧设置 配合连接 自平衡 驾驶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包括:体感车主体,中轮,设置在体感车主体下方,以及分别通过曲柄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体感车主体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体感车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曲柄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曲柄槽;所述体感车主体的两侧边对应曲柄槽设置有曲柄转轴,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通过曲柄槽配合连接于所述曲柄转轴。该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通过曲柄转动机构,配合中轮、第一轮和第二轮完成三轮自平衡驾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感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轻便及环保的交通工具。基于自平衡的电动体感车由于其携带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首选代步工具。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特别是的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会使用体感车作为代步工具,随着体感车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感车包括独轮车,也包括通过脚控操作的电动自体感车,也有通过操作杆控制的体感车,一般来说,后来者都是双轮车;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204257.9的一种两轮体感车,包括车架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两侧相配合的车轮,所述车架本体的另外两侧还分别设有相配合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有感应控制开关;所述车架本体上设有相配合的车架外壳,所述车架外壳上设有面板上盖,其中,所述车架本体与所述车架外壳之间设有电子陀螺仪一以及主电控板,并且,所述面板上盖上还设有信号显示器和充电开关组;所述车架本体通过转轴管与所述脚踏板连接,并且,所述转轴管上还设有与所述脚踏板以及车架本体相配合的回位弹片和转轴衬套;所述脚踏板上设有电子陀螺仪二,并且,其中一所述脚踏板上还设有电池组。
但是,对于追求新鲜的年轻人来说,双轮的体感车太常见了,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而,如何开发出更多更多样化的体感车类型以供用户选择的体感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三个轮子,并通过三个轮子进行自平衡的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体感车主体,
中轮,设置在体感车主体下方,
以及分别通过曲柄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体感车主体的第一轮和第二轮;
所述体感车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
所述曲柄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曲柄槽;
所述体感车主体的两侧边对应曲柄槽设置有曲柄转轴,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通过曲柄槽配合连接于所述曲柄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体感车主体包括水平底座,与所述水平底座向下垂直设置的第一腿和第二腿;
所述中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腿和第二腿的下端。本实施方案中,该中轮通过转轴连接在体感车主体的下端,位于该水平底座、第一腿和第二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中轮为万向机动轮。本实施方案中,该中轮可以为万向机动轮,如此,如果不对该第一轮和第二轮进行控制,则该第一轮和第二轮将会处在高于该第三轮的地方,从而让该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变为独轮操作的体感车;当然,在对该第一轮和第二轮操作,并使得踏在路面上时,该基于曲柄转动结构进行形态切换的体感车是通过三轮实现自平衡驾驶的,此时,该中轮也可以提供动力,以驱动该体感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智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智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8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