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循环管路油气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4183.4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4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杜爱华;刘莉;赵旭东;李乃师;刘彻;王春龙;杜爱锋;冯金根;孙彬;郝国驿;王荣;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爱华;赵旭东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F24H7/00;F24H9/00;F23L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箱 隔离板 油气分离装置 油气分离设备 本实用新型 循环管路 导通部 引流管 导通 横向分布 密闭箱体 出油端 进油管 体内腔 飞溅 分隔 漏出 腔腔 水花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循环管路油气分离设备,包括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本体,所述分离箱本体为密闭箱体结构,所述分离箱本体内还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将分离箱本体内腔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其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依次横向分布;所述第一腔上侧导通待分离进油管的出油端,所述第一腔底部设置导通部,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导通部导通;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引流管将油导入到第三腔腔底,采用引流管有效防止直接漏出产生飞溅水花带来第二次气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循环管路油气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热油循环管道中,由于热油被加热,管路中容易产生气泡,若不及时溢出气泡会造成管路中压强变大,损坏设备,在北方等寒冷地区,空气温度较低,寒冷的助燃空气进入炉腔中会影响燃烧效果,而锅炉排出的烟气中还蕴含大量热量没有利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避免产生第二次气泡的一种工业循环管路油气分离设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循环管路油气分离设备,包括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本体,所述分离箱本体为密闭箱体结构,所述分离箱本体内还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将分离箱本体内腔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其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依次横向分布;所述第一腔上侧导通待分离进油管的出油端,所述第一腔底部设置导通部,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导通部导通;
所述第二隔离板两侧分别为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二隔离板中部高度处横向阵列镂空有一排溢流孔,所述第三腔中还包括若干引流管,各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分别导通各所述溢流孔出口,各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腔腔底,并与第三腔腔底保持间隙;所述第三腔的腔底设置有抽油孔,所述抽油孔导通外界的已分离出油管;
所述分离箱本体内还包括气室腔,所述气室腔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离板上方,且气室腔腔底与第二隔离板上端一体化连接;所述气室腔腔底为漏气网孔结构,所述气室腔通过漏气网孔结构的气室腔腔底分别导通第二腔和第三腔;
所述气室腔的腔顶导通竖向设置的油气分离筒,所述油气分离筒上端导通气体排出管。
进一步的,斜向设置的所述第一隔离板将所述第一腔构成上粗下细结构,所述第二腔底部的所述导通部为网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的腔底还设置有缓冲条,所述缓冲条分隔于所述抽油孔和若干引流管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污管和排污阀,所述排污管出油端导通所述第二腔腔底,所述排污阀设置在排污管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引流管将油导入到第三腔腔底,采用引流管有效防止直接漏出产生飞溅水花带来第二次气泡;循环系统中充分利用了锅炉烟气的余热对助燃空气进行预先加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尤其适用于北方等气候寒冷地区热油锅炉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油气分离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油气分离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附图3为油气分离内部结构第一示意图;
附图4为鸭嘴阀安装示意图;
附图5为油气分离滤网俯视图;
附图6为油气分离滤网堆叠示意图;
附图7为循环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空气预热器整体示意图;
附图9为空气预热器纵向切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爱华;赵旭东,未经杜爱华;赵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41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