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机构及包括其的行李箱盖总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3638.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3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机构 行李箱盖 缓冲部 本实用新型 弹性支撑 汽车 铰链连接机构 鹅颈式铰链 缓冲结构 连接机构 限位单元 台控制 锁紧 吸能 晃动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机构及包括其的行李箱盖总成、汽车,缓冲机构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铰链连接机构连接;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方,所述缓冲部包括弹性支撑台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台控制锁紧或释放的限位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机构及包括其的行李箱盖总成、汽车,解决现有安装在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上的缓冲结构存在的吸能效果差、行李箱盖晃动振幅和频率过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缓冲机构及包括其的行李箱盖总成、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为行李箱盖的开启提供限位和缓冲作用。图1是现有的安装在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上的缓冲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缓冲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结构20设置在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30和车身衣帽板10之间,在行李厢盖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时,缓冲结构20与车身衣帽板10接触,部分动能被缓冲结构20吸收转化为弹性势能,随后,存储在缓冲结构20内的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使行李厢盖和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30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受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30的铰链弹簧作用,行李厢盖和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30反向运动停止,然后,再次回到最大开启位置,如此反复,直至能量消失,行李厢盖静止在开启位置。由于缓冲结构20吸收能量的效率不高,动能与弹性势能反复相互转换,使行李厢盖在最大开启位置反复晃动,晃动的频率和振幅较大,引起顾客不满。
因此,需要一种缓冲机构及包括其的行李箱盖总成、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缓冲机构及包括其的行李箱盖总成、汽车,解决现有安装在鹅颈式铰链连接机构上的缓冲结构存在的吸能效果差、行李箱盖晃动振幅和频率过大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缓冲机构,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铰链连接机构连接;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方,所述缓冲部包括弹性支撑台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台控制锁紧或释放的限位单元。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下方的安装单元,所述基座通过所述安装单元与所述铰链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挡块,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挡块连接在所述基座下方,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铰链连接机构产生侧向位移。
另外,优选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部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台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台可产生形变带动所述限位板的顶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便提供锁紧或释放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李箱盖总成,包括:
上述的缓冲机构。
铰链连接机构,所述缓冲机构通过安装部与所述铰链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铰链连接机构用于安装在行李箱盖上;
衣帽板,所述衣帽板安装在所述缓冲机构的缓冲部上,所述缓冲部用于锁紧或释放所述衣帽板。
优选地,所述衣帽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支撑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板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单元配合使用的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部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台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衣帽板的所述底板抵接在所述弹性支撑台上,且可挤压所述弹性支撑台使其产生形变,以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便锁紧或释放所述侧壁。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横截面为曲面,所述弹性支撑台可产生形变带动所述限位凸起插入或脱离所述限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3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