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态碳热法炼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9014.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狄保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狄保法 |
主分类号: | C22B26/22 | 分类号: | C22B26/22;C22B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743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炼镁装置 碳热法 熔态 本实用新型 真空感应炉 喷吹罐 连续化生产 冷却分离 生产效率 镁颗粒 料斗 喷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熔态碳热法炼镁装置,包括喷吹罐、真空感应炉、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使用时,物料从料斗进入,经过喷吹罐的处理后,通过喷枪进入真空感应炉,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通过第一冷却器的降温和第二冷却器的冷却分离,最终得到镁颗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态碳热法炼镁装置能够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高且实现连续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态碳热法炼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态碳热法炼镁装置。
背景技术
镁是地球中储量极为丰富的金属元素,约占地球总质量的2.1%--2.7%,我国储量是全球镁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已探明数百亿吨。镁及镁合金具有比重小,强度高,减震性好,抗冲击,切削性好,导热性好,可回收再利用,对环境污染少,具有优良的环境优势和性能优势,适用范围广泛,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难得金属。大力发展镁产业在我国和全球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
世界上的炼镁方法主要有电解法和热还原法两大类。热还原法是以煅烧白云石为原料,以Al、C或硅为还原剂,以铁为导热剂,在高温真空条件下还原氧化镁制得金属镁。自加拿大皮江教授实用新型“皮江法”至今,大多数的制镁工作者都在围绕如何提高和改善还原周期,提高镁差率等技术问题进行研究。CN104120282B东北大学张廷安等人在2014年实用新型了一种“快速连续炼镁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配料造球、球团煅烧、将煅烧后的高温球团,不经冷却在氩气保护下连续送入到密闭的高温还原炉中,然后在流动的氩气气氛中进行高温还原反应,反应温度为1300-1600℃,连续得到高温镁蒸气,并与氩气混合在一起,形成高温混合气,同时把还原渣连续排除高温还原炉,高温镁蒸气经冷凝得到金属镁。此方法反应速度快,还原时间在 90min内,镁的回收率提高到88%。CN103882246B公开了一种真空炼镁装置及其方法,采用将硅铁熔化,向硅铁熔液中吹入氧化镁的方法,还原制镁。上述两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1)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将Si-Fe-SiO2熔液,经长时间冷却后,从还原炉中取出,重新装填原料;(2)上述两种方法均采用硅做还原剂,铁为导热剂,硅和铁在反应的过程中,硅逐渐被氧化生成固体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熔点在1650℃左右,二氧化硅的沸点在2230℃,在该反应条件下,二氧化硅与铁混合,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硅逐渐减少,二氧化硅的生产量不断增加,铁液导热率逐渐降低,当硅在铁液中的重量份不足30%时,需要停止实验,将还原炉中的铁液和还原渣全部清除,由此造成导热剂铁的浪费,生产成本依然较高,且整个制备过程只能称之为“快速半连续炼镁”。综上,硅为还原剂、铁为导热剂,还原氧化镁制备金属镁,由于其还原剂为固体、导热剂为液-固相、产物为固体,导热剂本身不参与反应,却无法与原料和产物分开,导致反应过程需要连续不断的供应导热剂,所以,无论该反应如何进行技术改进,都无法实现导热剂的连续无消耗使用,生产成本依然较高,且为了卸渣只能实现半连续化生产。
硅热还原法的还原剂价格较高,导热剂无法重复利用,用碳还原得到金属镁的方法一直为人们重视。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关于碳热还原制镁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是多是以研究碳热还原氧化镁制镁的反应机理进行的研究,且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至今没有关于碳热还原氧化镁制镁工业化的相关报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熔态碳热法炼镁装置,以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高且实现连续化生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态碳热法炼镁装置,以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高且实现连续化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狄保法,未经狄保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9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