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轨轮重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46292.4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9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詹铭坚;胡文辉;姚玉明;柯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计 钢轨 钢轨轮重传感器 惠斯通电桥 电缆线 应变区 传感器 影响行车安全 薄片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 长期稳定性 螺栓 安装方便 钢轨轨腰 连接固定 螺栓松动 输出信号 左右两侧 钢轨轮 接线盒 打孔 切削 称量 称重 轨腰 轮轴 粘贴 焊接 紧贴 削弱 维护 | ||
一种钢轨轮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构成惠斯通电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弹性体为薄片状结构,弹性体一侧的中心位置设有应变区,应变计设于应变区上,弹性体的未贴应变计的另一侧紧贴轨腰通过焊接或粘贴的方式固定于钢轨上;所述弹性体为二个,分别设置在钢轨轨腰的左右两侧,应变计通过电缆线两两相互连接在接线盒里组成惠斯通电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等特点,无需切削钢轨,不需要打孔,不削弱钢轨强度,不影响行车安全,传感器采用无螺栓的连接固定方式,输出信号不受螺栓松动影响,大大提高了轮轴传感器的称重精度及长期稳定性,同时成本也较为低廉,适用于钢轨轮重称量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钢轨轨腰用于轮轴称重的钢轨轮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钢轨轮轴称重的传感器主要有塞入式和夹紧接触式两种安装方式。
塞入式轮重传感器的优点是设备成本较低,其安装过程为:传感器穿过预先在轨腰上加工好的锥形孔,拧紧传感器小锥端的端头螺栓,使传感器的锥形承载面与轨腰的锥形孔紧密贴合,从而实现轮轴称重。由于轨腰锥形孔加工难度大,精度偏低,轮重信息往往难以准确传递,塞入式轮重系传感器往往难以满足高准确度称量;加上传感器输出信号易受螺栓松动影响而变小,螺栓需要定期紧固,维护成本较高。如专利号为CN200810121724.6的中国专利。
夹紧接触式轮重传感器的优点是安装方便,其一般由传感器和夹紧装置构成。如专利号为CN201020256600.1的中国专利《夹紧接触式钢轨轮重传感器》,其设有环体,环体内连有腹板,腹板上设有电阻应变片,其特殊之处是环体后端连有端盖,设有连于基座的位于钢轨一侧的支架,支架的螺孔中设有压紧螺杆,当所述传感器环体顶靠于钢轨腹板中心层位置时,所述压紧螺杆前端能顶置于所述传感器端盖的外端,所述电阻应变片的丝栅一部分与环体一直径方向平行,电阻应变片丝栅其余部分与所述直径方向直角相交,当所述丝栅当一部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丝栅其余部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35°。这种传感器通过夹紧装置固定于钢轨轨腰,轮重信号通过夹紧摩擦力传递,但是其缺陷在于:传感器输出信号偏小,准确度等级通常不高,加之传感器输出信号大小受螺栓紧固程度影响较大,螺栓需要定期拧紧,维护成本亦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使用稳定可靠的钢轨轮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轨轮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设于弹性体上构成惠斯通电桥的应变计和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薄片状结构,弹性体一侧的中心位置设有应变区,应变计设于应变区上,弹性体的未贴应变计的另一侧紧贴轨腰固定于钢轨上。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体为二个,分别设置在钢轨轨腰的左右两侧,每个弹性体内设有二个应变计,二个应变计构成一组通过电缆线相互连接在接线盒里组成惠斯通电桥。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体未贴应变计的一侧通过焊接或粘贴的方式对称固定于钢轨轨腰上。
再改进,所述弹性体的上方铺设有增加密封性的抗老化柔性物质,在轨腰上、弹性体的外侧覆盖有密封层。
再改进,所述接线盒上设有连接电缆线的防水接头,电缆线通过防水接头固定于接线盒上。
最后,所述防水接头为三个,其中二个防水接头通过电缆线与二组应变计相连接,另一个防水接头通过信号输出电缆线与显示仪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6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