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57824.4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1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西山;常乐;常东博;汪世伟;朱浩;王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L3/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61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总正接触器 粘连故障 上下电系统 闭合 电动汽车 上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 预充接触器 动力电池 控制过程 能量输出 诊断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系统,在收到车辆上电信号后,在预充接触器闭合的情况下,若总正接触器和总负接触器靠近负载一端的电压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判断总负接触器粘连故障;在收到车辆上电信号后,在总负接触器无故障、且总负接触器闭合的情况下,若总正接触器和总负接触器靠近负载一端的电压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判断总正接触器粘连故障。因此,结合总正接触器和总负接触器靠近负载一端的电压,并通过上述控制过程,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总正接触器或者总负接触器是否出现粘连故障,进而保证动力电池的可靠能量输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系统,属于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力输出电路,其能量输出通过一系列高压器件的通断来实现,高压器件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动力电池正端高压继电器(总正接触器)和负端高压继电器(总负接触器)是否正常通断对动力电池的可靠能量输出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检测动力电池高压继电器以及其他相关高压器件的工作状态,但是,目前无法可靠地判断出高压继电器是否故障,造成无法完成高压上电流程,或者完成了高压上电流程,却无法识别高压继电器的粘连情况,这些高压继电器的不正常运行的情况为车辆使用和维护带来不安全因素。而且,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流程,一般按照预先设定的预充时间进行控制上电,下电是先断开总正接触器,然后断开总负接触器,没有根据电流检测和放电电压检测进行下电。一般也没有先进行诊断再上电的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系统,用以实现高压器件的故障诊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系统方案一:本方案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系统,包括动力电池以及从动力电池正极输出的正极输出线路和从动力电池负极输出的负极输出线路,正极输出线路上串设有总正接触器,总正接触器中的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一端为第一端,总正接触器中的用于连接负载的一端为第二端,负极输出线路上串设有总负接触器,总负接触器中的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一端为第一端,总负接触器中的用于连接负载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总正接触器并联有一条预充支路,所述预充支路上串设有预充电阻和预充接触器,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和第二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总正接触器第一端和总负接触器第一端的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总正接触器第二端和总负接触器第二端的电压。
设置有两个电压检测模块,第一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总正接触器和总负接触器靠近动力电池的一端的电压,第二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总正接触器和总负接触器靠近负载的一端的电压,根据这两个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电压信号进行系统中总正接触器和总负接触器等重要高压器件的故障诊断。因此,结合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并结合相关控制过程,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总正接触器或者总负接触器是否出现粘连故障,进而保证动力电池的可靠能量输出。另外,在上电之前对总接触器进行故障诊断,准确判断故障位置。
系统方案二:在系统方案一的基础上,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采样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控制连接所述总正接触器、总负接触器和预充接触器。
系统方案三:在系统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正极输出线路或者负极输出线路上设置有电流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采样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图2是电动汽车高压上下电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57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舱线束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自动防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