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8700.4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5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存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华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F15/315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44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层 垫圈 双质量飞轮 垫圈主体 汽车用 本实用新型 承重面 外侧面 内壁 松动 实心金属材质 飞轮 表面设置 垫圈结构 摩擦颗粒 依次设置 增大摩擦 中心设置 弹性层 加固层 两侧面 圆环状 耐磨 丁腈 内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主体制为中心具有内圈的圆环状,包括边缘和内壁,位于边缘和内壁之间的垫圈主体两侧面为承重面,所述垫圈主体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耐磨层一、加固层和耐磨层二,两个承重面分别为耐磨层一的外侧面和耐磨层二的外侧面。在该装置的采用NBR丁腈胶,同时在耐磨层表面设置摩擦颗粒,来增大摩擦。设置的弹性层用于防止飞轮的松动,内部中心设置的实心金属材质,用于加固垫圈结构,由此实现该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的耐磨和有效的防止其松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圈,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
背景技术
双质量飞轮,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应用的新型结构,可较为有效地隔离发动机曲轴的扭振,有利于改善汽车的使用性能。双质量飞轮是当前汽车上隔振减振效果最好的装置。垫圈作为最基础的连接构件已经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垫圈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飞轮垫圈,是用来增加飞轮厚度固定飞轮的。一般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光滑平面,因此垫圈与螺母、螺钉头及被连接零件间的摩擦力非常小,当飞轮处于高压、高速的环境中,例如受到较强振动时,飞轮就容易松动,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一旦螺母和螺钉产生相对的旋转时,垫圈基本对两者没有任何作用。现提供一种能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垫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光滑平面,因此垫圈与螺母、螺钉头及被连接零件间的摩擦力非常小,当飞轮处于高压、高速的环境中,例如受到较强振动时,飞轮就容易松动,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主体制为中心具有内圈的圆环状,包括边缘和内壁,位于边缘和内壁之间的垫圈主体两侧面为承重面,所述垫圈主体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耐磨层一、加固层和耐磨层二,两个承重面分别为耐磨层一的外侧面和耐磨层二的外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重面上设置有耐摩擦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一和加固层之间设置有弹性层一,所述耐磨层二和加固层之间设置弹性层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一的外边朝向弹性层一一侧延伸且包覆在弹性层一的外边上,耐磨层一的内边朝向弹性层一一侧延伸且包覆在弹性层一的内边上,所述耐磨层二的外边朝向弹性层二一侧延伸且包覆在弹性层二的外边上,耐磨层二的内边朝向弹性层二一侧延伸且包覆在弹性层二的内边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层一和弹性层二的材质为65MN弹簧钢。弹簧钢既具有弹性,又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层材质为实心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一和耐磨层二材质为NBR丁腈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在该装置的采用NBR丁腈胶,同时在耐磨层表面设置耐摩擦颗粒,来增大摩擦。设置的弹性层用于防止飞轮的松动,内部中心设置的实心金属材质,用于加固垫圈结构。由此实现该汽车用双质量飞轮垫圈的耐磨和有效的防止其松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华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华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8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