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废能驱动的发电机工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9611.1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范炳良;吕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5/04 | 分类号: | F01N5/04;F01D15/10;F02B63/04;F02D29/06;F02B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离合器 发电机 涡轮增压器 动力涡轮 废气涡轮 皮带轮连接 工作装置 从动件 压气机 主动件 转轴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废气 发动机曲轴 进气口连接 涡轮转轴 装置实现 驱动 排气口 皮带轮 叶轮轴 排气 废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废能驱动的发电机工作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器、动力涡轮、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和发电机,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废气涡轮和压气机,废气涡轮的转轴与压气机的叶轮轴连接,废气涡轮的排气口与动力涡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动力涡轮的涡轮转轴与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以及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与所述第一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与发动机曲轴上的第二皮带轮连接。该装置实现对涡轮增压器排气的利用,进一步利用了发动机废气能量,提高废气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发电机装置,特别是发动机废能驱动的发电机工作装置,属于汽车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效率很低,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真正能够转化为有效功被汽车所利用的仅有百分之三四十,而剩下的而大部分要么被汽车泠却系统带走,要么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对于针对尾气排放方面,如果能合理利用发动机废气,则既能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又能减少排放,可谓一举两得。因此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来实现废气的再利用。涡轮增压器一般包括同轴布置的废气涡轮以及压气机,利用发动机的排气驱动废气涡轮,进而带动压气机工作,提高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压力,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对于发动机废气利用效率的提高,现有技术则往往着眼于研究涡轮增压器的介入时机、废气涡轮自身的工作效率等,而这些方面通常受到发动机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进一步提高废气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废能驱动的发电机工作装置,解决在现有涡轮增压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废气利用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废能驱动的发电机工作装置,包括涡轮增压器、动力涡轮、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和发电机,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废气涡轮和压气机,废气涡轮的转轴与压气机的叶轮轴连接,废气涡轮的排气口与动力涡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动力涡轮的涡轮转轴与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以及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与所述第一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与发动机曲轴上的第二皮带轮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控制器和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的曲轴用于测量发动机转速,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转速传感器测得发动机转速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及第二电磁离合器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比较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比较模块比较转速传感器测得的发动机转速和转速阈值,发动机转速小于转速阈值时,所述执行模块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分离、第二电磁离合器吸合;发动机转速大于转速阈值时,所述执行模块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吸合、第二电磁离合器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从动件为带轮,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件为带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设有完整的涡轮增压器,可利用现有技术增加发动机气缸气压,使燃料燃烧更彻底,提高燃烧利用率,减少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利用涡轮增压器的排气进行驱动,进一步利用了发动机的废气,而由于采用排气驱动,对原有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不产生直接影响。利用两套电磁离合器使发电机的驱动源在动力涡轮和发动机曲轴间切换,保证了发动机在高速大负荷工况下功率的稳定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电磁离合器和第二电磁离合器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96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汽车尾气净化处理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尾气排放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