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舱传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9926.6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5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勇;黄涌;潘汉钦;罗培锋;杨金秀;杨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力结构 中通道 前舱 本实用新型 鹅颈结构 连接板 前纵梁 鹅颈 前围 纵梁 车身结构 前防撞梁 强度增加 前横梁 上纵梁 右纵梁 周边件 左纵梁 横梁 搭接 减小 前部 座椅 侵入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舱传力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上纵梁、右上纵梁、前围横梁、座椅前横梁、左侧A柱、右侧A柱、中通道左纵梁、中通道右纵梁、左鹅颈连接板及右鹅颈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舱传力结构,左、右中通道纵梁与周边件形成连续的搭接,左鹅颈结构及右鹅颈结构处的强度增加,在发生前部碰撞时可减小前围侵入量,降低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舱传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碰撞安全法规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厂家对汽车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前舱骨架结构作为汽车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应当具备通过合理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和耗散碰撞力的功能,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目的。因此,前舱骨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成为影响汽车碰撞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常见的前舱骨架结构中,通常由吸能盒、前机舱纵梁、前地板纵梁、地板小纵梁、门槛梁、上纵梁和车身A柱等组成。
随着碰撞法规的完善,上纵梁在前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中小型车由于受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和成本的限制,使得上纵梁孤立且X向(车长方向)短小,Z向(竖直方向)与前纵梁阶差大且无主要受力件连接,在前碰中受力或传力作用小。
并且,前围骨架的零件多或尺寸小,位置布置影响人机空间。鹅颈处结构复杂,角度和截面尺寸选择、加强板结构及理想位置之间没有相互关联,CO2焊接(二氧化碳保护焊)质量不稳定及密封性不良,前机舱与前地板搭接处涂装密封胶无空间。另外,中通道纵梁与周件搭接不连续,即,中通道纵梁与前围横梁及鹅颈结构均没有连接。
由此使得现有的前舱骨架结构存在碰撞力传力通道不连续及乘员舱变形量过大等问题,容易给乘员造成较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前舱传力结构存在碰撞力传力通道不连续及乘员舱变形量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前舱传力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舱传力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上纵梁、右上纵梁、前围横梁、座椅前横梁、左侧A柱、右侧A柱、中通道左纵梁、中通道右纵梁、左鹅颈连接板及右鹅颈连接板,其中,
所述左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左端,所述右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右端,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形成左鹅颈结构,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形成右鹅颈结构;
所述中通道左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围横梁上,所述中通道左纵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上,所述中通道右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围横梁上,所述中通道右纵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上;
所述左鹅颈连接板沿车宽方向连接在所述左鹅颈结构与所述左侧A柱之间,所述右鹅颈连接板沿车宽方向连接在所述右鹅颈结构与所述右侧A柱之间。
可选地,所述前围横梁的左端连接在所述左侧A柱的中部,所述前围横梁的右端连接在所述右侧A柱的中部,所述座椅前横梁的左端连接在所述左鹅颈结构的后端,所述座椅前横梁的右端连接在所述右鹅颈结构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前舱传力结构还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及前风挡下横梁;
所述左支撑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左上纵梁的前端,所述左支撑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左前纵梁上,所述左上纵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左侧A柱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前风挡下横梁的左端,所述右支撑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右上纵梁的前端,所述右支撑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右前纵梁上,所述右上纵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右侧A柱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前风挡下横梁的右端。可选地,所述左上纵梁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所述左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左支撑板向外侧倾斜;
所述右上纵梁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所述右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右支撑板向外侧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9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汽车前纵梁
- 下一篇:220-28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