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临时支撑体系的升降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6796.9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7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范浩然;王勇;赵永波;王岗;袁飞;王来荣;杨再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中航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蒋晗 |
地址: | 6502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支撑体系 升降支撑装置 千斤顶 下护筒 上护筒 本实用新型 角钢焊接 手柄位置 倒扣 底端 支撑 | ||
1.一种水下临时支撑体系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装置包括千斤顶(1)、下护筒(2)和上护筒(3),所述千斤顶(1)置于下护筒(2)内,且下护筒(2)在对应千斤顶起重手柄位置上下开一条通槽(4),下护筒(2)通过角钢焊接在临时支撑体系下方的基础承台上,所述上护筒(3)倒扣在千斤顶(1)的顶端,上护筒(3)通过角钢焊接在临时支撑体系的底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临时支撑体系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筒(2)的内径与所用千斤顶底直径匹配,下护筒(2)的高度为千斤顶无升降时高度的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临时支撑体系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筒(3)的直径小于下护筒(2)的直径,上护筒(3)的高度为千斤顶无升降时高度的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临时支撑体系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筒(3)靠近支撑体系的一端设有钢板(5),钢板面积大于上护筒面积。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水下临时支撑体系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为机械式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中航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中航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67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