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1108.X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3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薛肇江;王洁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温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射 油箱 燃油泵 三通接头 油路 主油箱 副油箱 喷口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工作油路 管路连通 接口连通 一端设置 出油口 伸入 正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包括引射油路,引射油路包括第一引射油路,第一引射油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设置在多油箱的主油箱内的三通接头A;第一管路的一端与主油箱内的燃油泵的出油口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二管路的一端与工作油路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口;第三管路的一端伸入至多油箱的副油箱的底部,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A的第一接口连通;三通接头A的第二接口正对喷口布置,三通接头A的第三接口位于主油箱内。上述适用于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避免了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无法充分利用副油箱内燃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油箱引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汽车排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大油箱和多油箱已成为油箱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多油箱而言,一般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燃油泵放置在主油箱内,燃油泵用于将油箱内的燃油以一定压力输送至工作油路。但目前的引射结构大多采用在燃油泵的出油口布置三通接头,该三通接头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与燃油泵的出油口连接,第二接口与工作油路连通,第三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副油箱连通,并且第三接口与副油箱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副油箱的燃油同主油箱的燃油一起被输送至工作油路,但当主油箱内燃油殆尽,而副油箱内燃油尚充足的情况下,无法将副油箱的燃油输送至工作油路,进而使得副油箱内的燃油无法被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无法充分利用副油箱内燃油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以解决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无法充分利用副油箱内燃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油箱的燃油泵引射结构,包括引射油路,所述引射油路包括第一引射油路,所述第一引射油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设置在所述多油箱的主油箱内的三通接头A;
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油箱内的燃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工作油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口;
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多油箱的副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一接口连通;
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二接口正对所述喷口布置,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三接口位于所述主油箱内。
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三接口伸入至所述主油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二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三接口的中心线共线。
优选地,所述副油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三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子管路,所述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A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主管路的另一端引出多个所述子管路,每个所述子管路的吸入口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副油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多油箱为马鞍形油箱,所述马鞍形油箱的一侧为主油箱,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另一侧为副油箱。
优选地,所述引射油路还包括第二引射油路,所述第二引射油路包括三通接头B,所述三通接头B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燃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B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工作油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B的第三接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副油箱连通,且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允许所述三通接头B的第三接口向所述副油箱导通的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B布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燃油泵的出油口的接口处,且所述三通接头B的第一接口和所述三通接头B的第二接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燃油泵的出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1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