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2380.X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4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驰;罗国锋;朱安宏;王琳芝;王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门板 基准平面 不规则外形 撞击杆 本实用新型 修复装置 锤击 通孔 不规则凸起 恢复原状 外力撞击 凸出 承压头 凸出的 撞击头 支架 修复 覆盖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修复装置,支架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准平面和第二基准平面,车辆门板位于第一基准平面和第二基准平面之间,第二基准平面上具有若干个通孔,贯穿每个通孔分别设置有一根撞击杆,撞击杆朝向车辆门板的一端具有撞击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的撞击头,另一端为受到外力撞击的承压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修复装置,通过多根撞击杆覆盖车辆门板损坏后的不规则凸起外形,在撞击杆的另一侧形成凸出的模拟外形,对模拟外形凸出部分进行锤击,从而对车辆门板实现外形修复,恢复原状,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直接对车辆门板没有针对性的进行锤击,而造成二次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修复装置,属于车辆维修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车门由内、外钢板组合而成,当车门某个部位受碰撞而凹陷时,现有的修复方法是把受伤的钢板卸下来校平,然后重新安装上去,由于内外钢板是焊接组合,故卸下来安上去劳动强度和难度都大,工时长,不能保持原样,不美观,而且在轿车制造过程中,轿车白车身钣金包括车门门洞钣金表面会出现凸凹不平的瑕疵,修复此类瑕疵,由于车门门洞钣金有曲率半径不等的弧度,采用一般结构的偏心盘不能进行修复,用其它钩状的修复工具进行顶压也很难修复,费时费力效率低,如果采用锤击的方式,还会造成二次损坏。
如申请号为201120008988.8的一种汽车车门修复器,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升降杆、丝杆、丝母杆和铰链杆,上面板和下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铰接板,每侧分别有支升降杆,左边支和中间支构成平行四边形,升降杆的上、下相交点用铰销分别铰接在上面板或下面板的铰接板的左铰孔内,左、右相交点分别铰接在铰链杆和丝母杆端部上。采用铰接平行四边形可变形升降原理通过丝杆丝母杆使上下面板收窄或张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把收扰状态的修复器从玻璃升降器孔中放进去需要修复的凹陷部位,用摇钩钩住修复器丝杆前端环随意摇转,使修复器上下面板张开而把凹陷部位顶出,再用木锤或铁锤或堆焊修平;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工效高,能保持车门原样,美观;该修复器,不能对损坏部位进行针对性的修复,可能会对周围也一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修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修复装置,包括U形结构的支架,该支架U形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上设置有平行于车辆门板的第一基准平面,所述第二伸缩部上设置有不规则外形修复机构,所述不规则外形修复机构包括连接第二伸缩部的第二基准平面,第二基准平面与第一基准平面相互平行,车辆门板位于第一基准平面和第二基准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上具有若干个通孔,贯穿每个通孔分别设置有一根撞击杆,所述撞击杆朝向车辆门板的一端具有撞击车辆门板不规则外形的撞击头,另一端为受到外力撞击的承压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撞击头为半球形结构,半球形结构的平面一面朝向车辆门板,所述撞击头与撞击杆之间具有第一弧形支撑和第二弧形支撑,第一弧形支撑的一端连接撞击头,另一端连接撞击杆,第二弧形支撑的一端连接撞击头,另一端连接撞击杆,第一弧形支撑和第二弧形支撑的弧面相对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上部在背离车辆门板的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动板和滑动锤。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臂,转臂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转臂上具有熨烫部分,所述熨烫部分与第一基准平面可夹持车辆门板的损坏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臂为可拆卸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23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