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与建筑物热交换的对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3086.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9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里安塔克皮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接设备 管道结构 建筑物 空气管道 热交换 壁开口 嘴孔 墙壁 本实用新型 密封垫缓冲 发动机舱 气密密封 热交换器 一端连接 地连接 可压缩 换热 贯通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与建筑物热交换的对接设备,该对接设备包括壁开口部,该壁开口部被贯通建筑物的墙壁地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墙壁中,并且具有适于与车辆直接或间接对接的形状和尺寸。该对接设备还包括管道结构,当车辆与建筑物对接时,该管道结构的一端连接到该壁开口部的外表面,并且该管道结构的另一端为设有多个可压缩的密封垫缓冲件的嘴孔端,该管道结构的嘴孔端气密密封地连接到车辆的发动机舱。该管道结构还包括热交换器、第一组空气管道和第二组空气管道。该第一组空气管道和该第二组空气管道被完全分开。本申请的用于车辆与建筑物热交换的对接设备结构简单、换热迅速,并且操作风险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与建筑物热交换的对接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内燃机的动力传动系效率较低,大部分燃料作为废热而损失。因此已经采用许多技术当车辆行驶时利用该废热,或者储存并重复使用该废热。
然而,当车辆不在行驶中,而是例如在家停放一段时间时,也能有效地使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能量。在该情况下,其可以位于测功器型滚筒上以与国家电网无关的方式产生家用电力,或者应对供电中断。
可替换地,如果是混合动力车辆,则可以将该车辆与建筑物对接以实现有利的冷却剂或高压电力的交换,使车辆升温或充电,或者再次向建筑物提供独立的电力供应。
现有技术已经使用了这种车辆与建筑物对接的原理。
如图1所示,文献JPH10159652公开了一种可以连接到建筑物的车辆。发动机2可以使用民用燃气,并且废热从现有的车载冷却系统4输送到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热交换器内,而混合动力传动系也可以经由对接耦合部8交换电力。但是,JPH10159652的技术方案的缺点是需要在建筑物内建造大量设施,废气会长时间积聚在建筑物内。另外,该技术方案要求的必须安全地传输热冷却剂和高压电力的对接耦合部具有高风险。该方案还要求车辆必须改装成使用民用燃气。同时,“供能的”车辆停放在建筑物外面而无人值守也增加了失窃的风险。
如图2所示,文献EP2295280公开了一种建造对接站5的车辆,使得一些车辆系统能够与建筑物中的相应系统连接。车辆2具有混合动力传动系,并且当对接耦合完成时,动力传动系保持运行状态。然后在车辆和建筑物之间进行两个交换:来自混合动力传动系的热发动机12的冷却水经过建筑物中的蓄热器,并且车辆的发电机14向建筑物的网络供电。EP2295280的技术方案实质上存在如JPH10159652的缺点。
如图3所示,文献EP22952809公开了一种可全面对接的混合动力车辆和建筑物,其具有能够交换冷却剂和电力的耦合部,其中车辆2被轨道引导到建筑物的对接站,多个耦合部接合并且车辆用于提供热电联供。该文献提出通过将管子连接以收集并在瓶中压缩废气来解决现有技术的排放问题。发动机冷却剂经过建筑物中的新热交换器23以便为居民加热水。EP22952809的技术方案实质上也存在如JPH10159652的缺点。
如图4所示,文献DE2007007544公开了一种测功器滚筒型系统,其安装在建筑物附近或通风车库中,车辆1停放在该建筑物附近或该通风车库中,然后保持在系留、发动机运行状态,以独立地为居民发电。该设施还配备了排烟抽气和冷气输送装置。DE2007007544的技术方案的缺点是需要在房屋附近建造昂贵的设施。另外,该技术方案还要求将车辆改造成以“快速怠速”运行来用于发电,车辆的动力系可能需要额外的空气冷却。而旋转车轮的无人值守车辆增加了失窃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出于上面描述的原因,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与建筑物热交换的对接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与建筑物热交换的对接设备,该对接设备包括壁开口部,该壁开口部被贯通建筑物的墙壁地设置于该建筑物的墙壁中,并且具有适于与车辆直接或间接对接的形状和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3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双轴承电机轮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