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8914.5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3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劲;庞志刚;张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18/02;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钢 配电 智能巡检机器人 局部放电检测 伸缩机构 伸缩套筒 探头 局放 底座 收放卷机构 卷轴 伸缩 轨道 齿轮配合 齿轮转动 电动伸缩 电机输出 巡检设备 转动设置 带端部 体积小 齿轮 齿孔 放卷 收卷 外罩 电机 监测 | ||
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属于配电房巡检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外罩和底座,底座中转动设置卷轴,卷轴上绕设有卷钢带,卷钢带经过卷钢带收放卷机构后,卷钢带端部与伸缩套筒连接,伸缩套筒端部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探头,卷钢带收放卷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端的齿轮,卷钢带上设有能够与齿轮配合的齿孔,齿轮转动使卷钢带收卷或放卷从而带动伸缩套筒进行伸缩。上述的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特定的体积内,通过卷钢带实现了局部放电检测探头的电动伸缩,伸缩范围大且原始体积小,有效扩大了局部放电检测探头的监测范围和使用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房巡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
背景技术
配电房中的各种设备均需要进行定时的监测,以便及时的发现意外出现的问题。目前,配电房大多数通过人工巡检来完成监测工作。然而,采用人工巡检存在检测结果不稳定、人工成本高以及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巡检,则可以避免很多人工巡检过程中的难题,且能随时调配机器人达到指定位置,可以在未知是否有险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和巡视。轨道机器人的出现完善了国家电网电力检测与控制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现有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由于受到其结构的限制,伸缩行程范围很短;也有一些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为了加长其伸缩行程,将该局放伸缩机构的原始体积做的很大,不仅美观度差,而且伸缩运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包括外罩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中转动设置卷轴,所述的卷轴上绕设有卷钢带,所述的卷钢带经过卷钢带收放卷机构后,所述的卷钢带端部与伸缩套筒连接,所述的伸缩套筒端部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探头,所述的卷钢带收放卷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端的齿轮,所述的卷钢带上设有能够与齿轮配合的齿孔,所述的齿轮转动使卷钢带收卷或放卷从而带动伸缩套筒进行伸缩。
所述的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套筒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外圆筒、套接在外圆筒内的二级圆筒和套接在二级圆筒内的一级圆筒,所述的一级圆筒外端设有局部放电检测探头,内端固定连接卷钢带。
所述的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钢带收放卷机构还包括卷钢带导向架,所述的卷钢带导向架两端设有供卷钢带穿过的通孔,所述的卷钢带导向架中部上方配合设置齿轮。
所述的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钢带端部通过接头与一级圆筒固定。
上述的配电房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局放伸缩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特定的体积内,通过卷钢带实现了局部放电检测探头的电动伸缩,伸缩范围大且原始体积小,有效扩大了局部放电检测探头的监测范围和使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套筒伸长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套筒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去外罩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去外罩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罩;2-底座;3-固定座;4-局部放电检测探头;5-一级圆筒;6-二级圆筒;7-外圆筒;8-卷钢带;9-齿轮;10-电机;11-卷轴;12-接头;13-卷钢带导向架;801-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8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