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4569.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7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焰旺;赖青桂;高军凯;高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18 | 分类号: | F03B1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装置 海上溢油 驱动机构 浮渣 油缸 活塞 摆动板 铰接 底座 导油管 油腔 连续作业能力 本实用新型 除污设备 节能环保 伸出油缸 油缸内腔 滑动 波浪能 伸出端 自由端 浮力 固连 分隔 驱动 海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属于海上除污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连续作业能力差的问题。本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回收装置包括具有浮力的底座,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板和油缸,摆动板铰接在底座上,油缸内滑动设有活塞,该活塞将油缸内腔分隔成两个油腔,活塞上固连有连杆,该连杆的自由端伸出油缸一端,且连杆的伸出端与摆动板相铰接,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油缸上分别连接有两导油管,且两导油管分别与两油腔相连通。本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能够利用波浪能进行驱动,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除污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地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后续处置和防控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在原油码头,设备管道发生泄漏、船舶进出发生碰撞、装卸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或人员操作失误时,会导致原油大量泄漏,造成水域环境污染,泄漏事故势必会造成附近海域环境的污染,导致海水水质、养殖业、渔业、海滨旅游景区和人类健康都受到危害。因此需要对溢油进行回收,通常是喷洒凝油剂,使得溢油变成浮渣,而对于浮渣主要是运用现有的污油回收技术,主要使用机械法,即使用溢油回收船和撇油器回收溢油,溢油回收船只能在风速小于10m/s波浪高小于0.5m时正常使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同时由于浮渣回收装置需要通过电能进行驱动,需要携带蓄电池进行作业,不但增加负荷,且需要定时回航进行充电,连续作业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本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能够利用波浪能进行驱动,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回收装置包括具有浮力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板和筒状的油缸,所述摆动板铰接在底座上,所述油缸内滑动设有活塞,该活塞将油缸内腔分隔成两个油腔,所述活塞上固连有连杆,该连杆的自由端伸出油缸一端,且连杆的伸出端与摆动板相铰接,所述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油缸上分别连接有两导油管,且两导油管分别与两油腔相连通。
底座具有浮力,在摆动板、油缸等部件的作用下浸没在海水中,但是摆动板能够伸出海面,此时波浪能够推动摆动板往复摆动,摆动板与活塞的连杆相铰接,因此摆动板能够带动活塞在油缸内往复移动,活塞移动时能够压缩一个油腔,此时该油腔内的油液通过导油管压出,即实现油液的流动,可以用于驱动液压马达等动力部件,而另一个油腔则通过另一根导油管吸油,当活塞反向移动时则将另一根导油管切换至液压马达等动力部件即可,从而将波浪能转化为可利用的机械动能,无需电源,节能环保。
在上述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垂直固连在底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上具有摆动座,所述摆动板铰接在摆动座上,所述油缸端部铰接在侧板上。当摆动板摆动时油缸能够相应的摆动一定角度。
在上述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摆动板有两块,该两块摆动板的一边沿均固连有连接杆,两摆动板的连接杆自由端相固连,两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铰接在摆动座上。波浪能够作用于摆动板板面上,而两块摆动板能够增加作用面积,从而充分利用波浪能,提高效率。
在上述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中,两所述摆动板板面之间的夹角为80°~100°。进一步优选为85°~95°。
在上述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中,其中一块所述的摆动板侧面上具有连接座,所述连杆的外端铰接在连接座上,所述摆动座位于摆动板的中部。即连杆铰接在摆动板的中部,既保证活塞的行程,又保证摆动板对活塞产生充足的作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4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过载水利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浪蓄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