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和拉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7930.1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2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陆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5/03 | 分类号: | B21C3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口 路轨 行走机构 拉直机 锁紧齿条 行走部 驱动 啮合 本实用新型 铝型材 锁紧部 齿条 夹紧机构 锁紧效果 准确定位 夹紧 矫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和拉直机,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包括:驱动部;行走部,设置在后钳口上,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能够驱动行走部沿拉直机的路轨行走;锁紧部,设置在后钳口上,锁紧部包括锁紧齿条,锁紧齿条能够与路轨上的路轨齿条相啮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可通过行走部的行走将后钳口定位至拉直机的夹紧机构,以将铝型材夹紧,锁紧齿条与路轨齿条相啮合,以使后钳口固定在路轨上,实现了后钳口的准确定位和锁紧效果,提高了铝型材的矫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和拉直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而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在铝型材挤压生产过程中,受挤压高温工艺和挤压后冷却以及输送线的影响,生产出来的铝型材需要矫直保证直线度。
相关技术中,拉直机后钳口需要一名操作工人实时跟进。后钳口锁紧方式为挂钩挂住路轨上的圆钢,圆钢是间隔分布的,当挤压出来的铝型材长度不一时,后钳口无法准确定位至夹紧机构夹紧型材末端,需要操作工人抓取型材末端送至夹紧工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钳口的行走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拉直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后钳口的行走机构,用于拉直机,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包括:驱动部;行走部,设置在后钳口上,与驱动部相连接,驱动部能够驱动行走部沿拉直机的路轨行走;锁紧部,设置在后钳口上,锁紧部包括锁紧齿条,锁紧齿条能够与路轨上的路轨齿条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钳口的行走机构包括驱动部、行走部和锁紧部,驱动部能够驱动行走部在路轨上行走,在铝型材长度不同时,可通过行走部的行走将后钳口定位至拉直机的夹紧机构,以将铝型材夹紧,锁紧部包括锁紧齿条,锁紧齿条与路轨齿条相啮合,以使后钳口固定在路轨上,实现了后钳口的准确定位和锁紧效果,提高了铝型材的矫直效率,减少了操作工人的实时跟进,节省了人力物力,进而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后钳口的行走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行走部包括:驱动轴,分别与驱动部和后钳口相连接,后钳口与驱动轴之间为滚动连接;第一行走部,与驱动轴相连接;第二行走部,第二行走部的一端与第一行走部相连接,第二行走部的另一端与路轨齿条相连接,第二行走部位于路轨的下侧;第三行走部,套设在驱动轴上,与路轨滚动连接,位于路轨的上侧,用于支撑后钳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行走部包括驱动轴、第一行走部、第二行走部和第三行走部,驱动轴与驱动部相连接,用于传递驱动部的动力,第一行走部与驱动轴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行走部与驱动轴为固定连接,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行走部转动,第二行走部与第一行走部和路轨齿条相连接,第一行走部带动第二行走部转动,使得第二行走部的另一端与路轨齿条相啮合,路轨齿条对第二行走部产生反向的作用力,进而推动后钳口行走;第三行走部套设在驱动轴上,在后钳口行走的过程中,第三行走部一方面对后钳口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三行走部与路轨滚动连接,减小了后钳口与路轨之间的摩擦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行走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行走部位于驱动轴的两端,第二行走部的数量与第一行走部的数量相同,第三行走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三行走部分别位于驱动轴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7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