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其连接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2385.X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8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曹秀振;格瑞恩·普仕;张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0 | 分类号: | H02K11/30;H01R11/01;H01R1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结构 电驱动系统 控制器 高压电缆线 集成控制器 接线盒 连接板 电机 固定板 电机引出线 输出端相连 电机振动 占用空间 转接 连接件 输入端 延伸 松动 装配 | ||
本公开供了一种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其连接结构和车辆,该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固定在所述电机上的控制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成角度地延伸的用于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连接板成角度地延伸的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二固定板。本公开所述的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可以代替接线盒、高压电缆线等连接件,取消了电机引出线与接线盒的连接、接线盒与高压电缆线的连接以及高压电缆线与控制器的连接,不需要多次转接,占用空间小、装配简单且操作方便,且该连接结构与电机和控制器的连接更加可靠,能够防止由于电机振动而引起连接松动等问题,减少故障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其连接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适应电动汽车安装空间有限的要求,将电机和电机控制器集成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相关技术中,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连接方式主要为:电机绕组引出线连接接线端子或铜排,经接线盒转接再经高压电缆线与电机控制器相连,集成过程中,连接件较多,装配工序多,占用空间大且重量大。另外,电机绕组的引出线通常采用漆包线直接引出,需进行多次折弯才能与接线端子相连,占用端部空间,且操作复杂,连接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集成控制器电机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电机和电机控制器连接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故障发生率高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该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固定在所述电机上的控制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成角度地延伸的用于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连接板成角度地延伸的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二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端反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贴合连接的铜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铜排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远离所述铜排的安装面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件的连接柱。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分别与所述铜排的三个接线柱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定子绕组包括多条互相缠绕的扁平状线圈,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形成有用于焊接至所述扁平状线圈上的焊接孔和用于容纳所述扁平状线圈的接头的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均形成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多条从所述第一固定板到所述第二固定板延伸的加强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在本公开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中,第一固定板直接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固定板直接与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可直接传递给电机,进而实现对电机的有效控制,本公开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可以代替接线盒、高压电缆线等连接件,取消了电机引出线与接线盒的连接、接线盒与高压电缆线的连接以及高压电缆线与控制器的连接,不需要多次转接,占用空间小、装配简单且操作方便,且该连接结构与电机和控制器的连接更加可靠,能够防止由于电机振动而引起连接松动等问题,减少故障的发生。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该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上述的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的连接结构相连接。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集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23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