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动载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2670.1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0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野;杨鑫;刘昌军;王飞;方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嘉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2 | 分类号: | B65G37/02;B65G4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23132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具 流动 夹具 自动化流水线 本实用新型 生产工位 生产工序 生产效率 双向驱动 载具主体 夹紧 启停 流水线 装载 兼容 生产 | ||
一种流动载具,用于在流水线上流动,装载被生产的产品并转移至在各生产工位,以执行所述产品的各生产工序,包括载具主体,所述载具主体上设置有可直线方向双向驱动、多点启停,以对所述产品进行夹紧和/或定位的第一夹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流动载具,可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上所使用的流动载具对应系列产品时可兼容使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具,特别是自动化流水线上循环使用的、用于装载被生产的产品并转移至各工位的流动载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中,通常使用流动载具装载被生产的产品并转移至流水线各工位以执行各生产工序。流动载具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对被生产的产品进行夹紧的夹具,由于流动载具必须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不断运行、循环使用,因此,流动载具上的夹具通常只能使用设置在流动载具上并一同运行的驱动动力如弹簧等驱动。由于弹簧等的压缩力、压缩行程等至少不能自动调整,这导致同样一款流动载具只能对应一种规格的产品而很难兼容使用。在生产系列产品,如该产品外形尺寸相似、夹紧方法相似时,流动载具至少必须人工调整、更换夹具后才能使用。这导致在生产系列产品时,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产品准备不同的备用流动载具或者备用夹具,阻碍了流水线生产系列产品时全自动化的实现、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生产系列产品时,现有的流动载具很难兼容使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流动载具对应系列产品时可兼容使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动载具。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一种流动载具,用于在流水线上流动,装载被生产的产品并转移至在各生产工位,以执行所述产品的各生产工序,包括载具主体,所述载具主体上设置有可直线方向双向驱动、多点启停,以对所述产品进行夹紧和/或定位的第一夹具。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为了解决所述第一夹具抵接至所述产品后有可能回移的技术问题,所述第一夹具具有自锁机构。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为了解决实现所述第一夹具模块化拆装的技术问题,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安装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上的第一进给件、第一导向件,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给件和所述第一导向件连接的第一夹紧件。
优选地,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为了解决减轻流动载具的重量、优化所述第一夹具的安装位置的技术问题,所述载具主体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以在载具主体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的的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安装在所述下支撑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进给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一同内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上支撑板设置通槽部,所述第一夹紧件至少部分从容置空间内通过所述通槽部延伸至载具主体外。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为了解决实现所述第一夹具与驱动动力连接的技术问题,所述第一进给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有驱动动力。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动力包括安装载具主体上的搭载有制动器的第一伺服电机。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为了解决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外接驱动器通电、通信的技术问题,所述载具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外接驱动器通信的第一接口。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载具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驱动动力从外接装置中获取驱动力的第二接口。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了解决防止产品粗定位时位置偏移出所述第一夹具夹紧及定位的范围的技术问题,所述载具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产品辅助定位的第二夹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嘉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嘉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2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