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床刹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5205.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柴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永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5/20 | 分类号: | B23Q5/2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5338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器 液压腔 车床 缸体 本实用新型 车床主轴 刹车活塞 刹车装置 增压活塞 增压装置 车床加工 电磁力矩 液压管道 液压流道 刹车片 气液 锁死 下端 震动 移动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床刹车装置,包括刹车器(1),还包括与刹车器(1)连接的增压装置(2),增压装置(2)包括缸体(3)和设在缸体(3)内的增压活塞(4),缸体(3)内设有液压腔(5),增压活塞(4)设在液压腔(5)内且在液压腔(5)内移动,液压腔(5)和刹车器(1)通过液压管道(6)连接,刹车器(1)内设有液压流道(7)和刹车活塞(8),刹车器(1)的下端中部设有用于安装刹车片(18)的凹槽(9),刹车活塞(8)分别设在凹槽(9)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液增加技术对车床主轴进行刚性锁死,不依靠车床主轴自身的电磁力矩,主轴停止时没有震动,可有效提高车床加工时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床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复合化、高效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市场对数控车床的车铣复合加工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小型精密数控车床需要进行铣削加工时,首先需要车床的主轴在某一角度保持静止,然后通过车床上配置的铣削动力刀具装置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如果车床的主轴需要在某一角度保持静止,通常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机床主轴电机自身的电磁力矩,使机床的主轴保持静止状态。但是此时的主轴并不能做到刚性的静止,在电机的作用下会使机床的主轴产生振动,会对机床的铣削加工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中方式:通过给机床增加液压站,增加液压系统,配置液压刹车装置。通过液压刹车装置对机床的主轴进行刚性锁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静止效果差、结构复杂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静止效果好、结构简单的车床刹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车床刹车装置,包括刹车器,还包括与刹车器连接的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包括缸体和设在缸体内的增压活塞,缸体内设有液压腔,增压活塞设在液压腔内且在液压腔内移动,液压腔和刹车器通过液压管道连接。
作为优选,刹车器内设有液压流道和刹车活塞,刹车器的下端中部设有用于安装刹车片的凹槽,刹车活塞分别设在凹槽的两侧。
作为优选,液压流道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液压流道和两条竖向设置的第二液压流道,第二液压流道分别设在第一液压流道的两端且与第一液压流道相通,刹车活塞分别设在第二液压流道的下方。
作为优选,刹车活塞的内侧设有与刹车活塞固定连接的摩擦片。
作为优选,缸体内还设有与液压腔相通的气压腔,增压活塞包括第一增压活塞和与第一增压活塞连接的第二增压活塞,第一增压活塞设在气压腔内且在气压腔内移动,第二增压活塞设在液压腔内且在液压腔内移动。
作为优选,缸体上还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在气压腔的上方且与气压腔相通,进气口设在第一增压活塞的右侧,出气口设在第一增压活塞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气液增加技术,对车床主轴进行刚性锁死,不依靠车床主轴自身的电磁力矩,主轴停止时没有震动,可有效提高车床进行铣削复合加工时的铣削精度;无需外接液压站系统,经济实惠;无需任何外接动力装置,零排放,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刹车器、2—增压装置、3—缸体、4—增压活塞、5—液压腔、6—液压管道、7—液压流道、8—刹车活塞、9—凹槽、10—第一液压流道、11—第二液压流道、12—摩擦片、13—气压腔、14—第一增压活塞、15—第二增压活塞、16—进气口、17—出气口、18—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永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永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5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