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4647.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0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区域 倒L字状 赤道面 胎肩区域 纵沟 轮胎胎面花纹 本实用新型 延伸 摩托车用 短横 胎面 轮胎 操控稳定性 交错设置 抓地性能 接地 面对称 沟沿 交联 水膜 主沟 赤道 连通 湿地 保证 | ||
1.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该胎面包括占胎面总宽度45%的中央区域,以及位于中央区域两侧的两个胎肩区域,在所述胎面设有中心主沟及胎肩主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主沟沿周向由多个呈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相互连通而成并沿赤道面对称交错设置,所述L字状沟由从左侧的胎肩区域往赤道面延伸的长纵沟及从赤道面往右侧的中央区域延伸的短横沟相互连接而成,所述倒L字状沟由从右侧胎肩区域往赤道面延伸的长纵沟及从赤道面往左侧的中央区域延伸的短横沟相互连接而成,所述左右两侧的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相互连接形成一连续的树状中心主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相邻的L字状沟的短横沟与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中部互相连通,所述左右两侧相邻的倒L字状沟的短横沟与L字状沟的长纵沟中部互相连通;所述互相连通处设置于中央区域与胎肩区域的交界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的长纵沟的前端之间的周向交错间距设置为长纵沟周向总长的35%~5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从中央区域与胎肩区域交界处向胎肩区域延伸的周向长度为长纵沟的周向总长的45%~65%;所述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短横沟的轴向长度设置为长纵沟的周向总长的1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的长纵沟的沟宽从行驶前端往后端由窄渐宽设置;所述同一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中的长纵沟及短横沟相互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所述左右两侧相邻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3°~20°;所述同一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与短横沟之间的夹角为90°~1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主沟包括第一胎肩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由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沿轴向外侧设置形成;所述左右两侧的第一胎肩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的轴向位置呈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长纵沟下部相连但不贯通,使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上部大致呈倒L字状及L字状;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长纵沟上部相连且贯通延伸至中央区域,使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上部大致呈X字状;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长纵沟下部连接处设于中央区域内,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长纵沟上部连接处设于胎肩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及第二胎肩主沟的尾端采用宽口设置,所述宽口设置沿胎肩处呈上下边缘扩张,所述上下边缘扩张优选为圆弧过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下部之间的夹角为90°~115°;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L字状沟及倒L字状沟的长纵沟上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46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胎拼接单元及组合式拼接轮胎
- 下一篇:一种机动车轮胎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