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5942.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2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新津贵利;上野智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中空 突起 器具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的制造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使具有加热单元的凸模部(11)从包含热塑性树脂的基材薄片(2A)的一个面(2D)侧抵接,一边利用热使抵接部分(TP)软化一边将凸模部(11)刺到基材薄片(2A)而形成从另一个面(2U)侧突出的突起部(3)。然后,包括:释放工序,在冷却工序之后,从突起部(3)的内部抽出凸模部(11)而形成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在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将凸模部(11)刺到基材薄片(2A)时使用抑制基材薄片(2A)的挠曲的第一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突起部(3)。在释放工序中,从突起部(3)的内部抽出凸模部(11)时使用抑制基材薄片(2A)的挠曲的第二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部为中空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尽管得到与注射器所进行的剂的供给同等的性能,但根据不伤害皮肤且疼痛较少的理由,微针(microneedle)所进行的剂的供给备受关注。即使在微针中,特别是中空型的微针可以扩展分配于中空部的剂的选择项。
一般而言,微针除了中空型以外,还具有针本身由溶解性的剂形成的自己溶解型和在针表面涂敷有剂的涂敷型。但是,两者中剂的供给量(保持量)均依赖于针的形状。与之相对,中空型具有不依赖于针形状、可供给大量的剂等的优点。
上述微针可以通过例如专利文献1或2所公开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弹性体上配置树脂体,一边从弹性体的背面侧加热树脂体一边使微细针贯通于树脂体而制造微细喷嘴,因此,不会使用包含使喷嘴的外侧形状进行了凹凸反转的微细的凹部的模具。因此,可以制造由树脂制作的可一次性的微细喷嘴。
另外,专利文献2中,可以使用预先形成的模具来制造中空微针阵列。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方法,其将基材薄片架设于棒状的凸模后,加热基材薄片整体,使其变形成棒状的凸模的形状,由此,制造微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2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US2012041337(A1)
专利文献3:WO0074764(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内部为中空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使具有加热单元的凸模部从包含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基材薄片的一个面侧抵接,一边利用热使该基材薄片中的该抵接部分软化一边将该凸模部刺到该基材薄片而形成从该基材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突出的突起部;冷却工序,在将上述凸模部刺到上述突起部的内部的状态下对该突起部进行冷却;和释放工序,在上述冷却工序之后,从上述突起部的内部抽出上述凸模部而形成上述微细中空突起器具。在上述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在将上述凸模部刺到上述基材薄片时使用抑制该基材薄片的挠曲的第一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上述突起部。在上述释放工序中,在从上述突起部的内部抽出上述凸模部时使用抑制上述基材薄片的挠曲的第二挠曲抑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以本发明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微针阵列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1个突起部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Ⅱ-Ⅱ线截面图。
图3(a)是表示图2(b)所示的中空突起器具的突起部的前端直径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图3(b)是表示在突起部具有前端开口部时的突起部的前端直径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5(a)~(e)是说明使用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制造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工序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5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