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致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9496.9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6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松任卓志;池田良则;内藤悠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F16H25/20;F16H25/22;H02K5/22;H02K7/06;H02K11/2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部 运动转换机构 丝杠轴 框体 电动致动器 螺母构件 转子 端子主体 供电电路 构成构件 驱动电力 旋转中心 端子部 配置的 筒状部 从轴 夹持 嵌合 同轴 外周 轴向 收容 | ||
电动致动器(1)具备电动机部(A)、运动转换机构部(B)、收容电动机部(A)及运动转换机构部(B)的框体(2),运动转换机构部(B)具有:与电动机部(A)的转子(24)的旋转中心同轴地配置的丝杠轴(33);以及能旋转地嵌合于丝杠轴的外周的螺母构件(32),伴随螺母构件(32)的旋转,丝杠轴(33)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框体(2)由在轴向上结合的多个构件构成,对用于向电动机部(A)供给驱动电力的供电电路进行保持的端子部(D)(端子主体50)具有被框体(2)的构成构件从轴向两侧夹持的筒状部(50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致动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机动车中,为了实现其省力化、低燃料消耗率化而发展电动化,例如开发出了通过电动机(马达)的力来进行自动变速器、制动及转向等的操作的系统,并投入到市场中。作为使用于这样的系统的电动致动器,具有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后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采用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的致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情况下,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轴构成电动致动器的输出构件(输出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4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为了驱动电动致动器(的输出构件),至少需要用于向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的供电电路,但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如何构筑供电电路没有任何言及。例如,在每次组装电动致动器而要构筑供电电路的情况下,电动致动器的组装性(生产率)较差,电动致动器高成本化。
鉴于以上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组装性优异的电动致动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研发出的本发明的电动致动器具备: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将电动机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后输出的运动转换机构部;以及收容电动机部及运动转换机构部的框体,运动转换机构部具有:与电动机部的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地配置的丝杠轴;以及能旋转地嵌合于丝杠轴的外周的螺母构件,伴随螺母构件接受转子的旋转运动而进行旋转,丝杠轴沿轴向进行直线运动,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框体由在轴向上结合的多个构件构成,对用于向电动机部供给电力的供电电路进行保持的端子部具有被框体的构成构件从轴向两侧夹持的筒状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将构成框体的构件彼此在轴向上结合,仅组装框体就能够成为能向电动机部供给驱动电力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电动致动器的组装性(生产率),能够谋求电动致动器的低成本化。
在上述构成中,能将电动机部的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嵌合于端子部的筒状部的内周。这样,能够在组装框体的同时将电动机部的定子组装于框体的内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致动器的组装性。
也可以为,使端子部保持用于检测转子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用传感器。若设置这样的传感器,则能够检测转子的旋转角度(旋转量),基于该检测值控制丝杠轴的轴向的移动量。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丝杠轴(输出构件)的动作精度优异的电动致动器。
也可以为,在端子部的筒状部设置使框体的内外连通的开口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与供电电路连接的(构成供电电路的)引线以及与旋转角度检测用传感器连接的信号线经由上述的开口部向框体的径向外侧引出。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端子部单体完成包含上述的引线、信号线等的电气配线的处理作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致动器的组装性、生产率。另外,若能够通过端子部单体完成电气配线的处理作业,则只要端子部的结合对象构件的被结合部形状相同,就能共用端子部。由此,也能容易地应对部件、构件的共用化带来的电动致动器的多品种展开(系列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9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