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道管及其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25539.4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2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昌邦;铃木光雄;小林友幸;矢野晃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1/00 | 分类号: | C2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层 绝热 保护构件 滑道管 挤压板 针刺毯 挤压 上端部 压缩率 拔出 多片 卷绕 填装 施工 | ||
1.一种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是在上部具有耐火被覆的滑道管的较该耐火被覆靠下侧处施工绝热保护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多片无机纤维制环状针刺毯外嵌于该滑道管而制成堆叠体,
接着,利用挤压板从上方挤压该堆叠体而形成压缩层,将该步骤重复多次,形成第1压缩层至第n压缩层,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使所述环状针刺毯外嵌于最上段的该压缩层与所述耐火被覆的下端面之间,其后,撤除所述挤压板而使堆叠体复原,使所述环状针刺毯抵压在所述耐火被覆的下端面;
在将所述压缩层的堆积密度沿高度方向三等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而进行评价时,所述上部的堆积密度高于所述中部和所述下部的堆积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压缩层的堆积密度为中部和下部的压缩层的堆积密度的1.1~3.0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而,所述中部的堆积密度高于所述下部的堆积密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压缩层的堆积密度为0.10g/cm3以上且0.20g/cm3以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压缩层的堆积密度为0.10g/cm3以上且0.20g/cm3以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压缩层的堆积密度为0.10g/cm3以上且0.20g/cm3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纤维制环状针刺毯在以下记载的条件下的循环试验后的残留面压比为10%以上,
条件:利用拉伸压缩试验机将在1400℃煅烧12小时后的环状针刺毯压缩至堆积密度GBD=0.195g/cm3后,将上下的板重复100次从GBD=0.20g/cm3压缩至0.24g/cm3的操作;此时,测定第1次的GBD=0.20g/cm3下的开放侧面压值与第100次的GBD=0.24g/cm3下的开放侧面压值,根据下式求出成为煅烧后面压的劣化程度的指标的残留面压比,该残留面压比的单位为%,
残留面压比=第100次开放侧面压/第1次开放侧面压×100。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纤维制环状针刺毯在1400℃煅烧12小时后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加热收缩率均为1%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针刺毯设置有径向的狭缝,
通过打开该狭缝而使环状针刺毯外嵌于滑道管。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针刺毯设置有径向的狭缝,
通过打开该狭缝而使环状针刺毯外嵌于滑道管。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针刺毯设置有径向的狭缝,
通过打开该狭缝而使环状针刺毯外嵌于滑道管。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道管的绝热保护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针刺毯设置有径向的狭缝,
通过打开该狭缝而使环状针刺毯外嵌于滑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55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