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支承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2871.3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2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M·利利格林;J·菲利普;T·时梅尔;T·斯托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巴克欧洲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26 | 分类号: | F16F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支承(10),其用于支承机动车动力总成、尤其用于将机动车发动机支承在车身上,包括支撑支承芯体(12)并包围出工作腔(13)的托簧(11)以及通过隔板(15)与所述工作腔(13)隔开且由平衡隔膜(16)界定的平衡腔(14)。所述平衡腔(14)和工作腔(13)填充有流体并通过设置在所述隔板(15)内的阻尼通道(17)连通,所述隔板(15)具有两个隔板件(21,22),隔膜(19)可振动地容置在两个隔板件(21,22)之间。隔膜(19)和隔板(15)限定出空气腔(18),所述空气腔能通过隔板(15)内的开口(23)与大气连通,其中所述开口(23)能够借助可切换的止回装置(20)被开启和关闭,其中所述止回装置(20)包括压力作动的止回阀(33),所述止回阀(33)的打开压力可根据所述隔膜(19)的振动幅度被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承机动车动力总成的液压支承,尤其涉及将机动车发动机支撑在车身上的液压支承,该液压支承具有支撑支承芯体并包围出工作腔的托簧以及通过隔板与工作腔隔开并由平衡隔膜界定的平衡腔,其中该平衡腔和工作腔填充有流体并且通过设置在隔板内的阻尼通道彼此连通,其中该隔板具有两个隔板件,隔膜可振动地容置在两个隔板件之间。
背景技术
这样的液压支承也被称作液压阻尼支承并用于将机动车发动机支承在机动车身上,一方面缓冲由道路颠簸所引起的振动,另一方面隔离声振动。由此,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托簧形成声隔离。由道路颠簸引起的振动被液压系统所缓冲,其中液压系统由流体阻尼的工作腔、平衡腔以及将这两个腔彼此相连的阻尼通道形成。
工作腔通过托簧的移动而变大或变小,由此在工作腔内形成液压压力。由于压力原因,迫使工作腔内的流体通过阻尼通道进入平衡腔。因阻尼通道的小直径以及与此相关的高机械传动比(由相对于阻尼通道横截面的托簧等效排流横截面产生),所传入的振动被阻尼。
为了解耦高频小振幅振动,就是说在声音相关区域内,在隔板内设置带有或不带间隙的弹性隔膜是已知的。在这种情况下,隔膜高频小振幅振动,从而通过阻尼通道解耦阻尼。
在发动机空转运行中,期望产生小于支承静态刚度的动态降低。而在行驶运行中,为了获得所需阻尼性能而需要该支承的高刚度。为此已知的是液压支承具有切换装置,该支承借助该切换装置可适用于发动机的行驶运行或空转运行。
DE102014118502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切换解耦隔膜的液压支承。该解耦隔膜可借助切换磁体被切换。由此,该解耦隔膜可从低刚度状态切换至高刚度状态并再切换回低刚度状态。
从EP2103837中获知一种的可切换的弹性的机动车动力总成支承,其中填充有液压流体的工作腔通过解耦隔膜与空气腔分隔。空气腔通过排气通道与大气连通,其中该排气通道是可通断切换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刚度的支承。
为了实现该目的而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液压支承。
该液压支承的有利实施方式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支承用于支承机动车动力总成,尤其用于将机动车发动机支撑在机动车身上,并且包括支撑支承芯并包围出工作腔的托簧以及通过隔板与工作腔隔开且由平衡隔膜界定的平衡腔,其中该平衡腔和工作腔填充有流体并通过设置在隔板内的阻尼通道彼此连通,其中该隔板具有两个隔板件,隔膜可振动地容置在两个隔板件之间,并且该隔膜和隔板界定出空气腔,该空气腔通过隔板内的开口与大气连通。该开口可借助可切换的止回装置开放和关断。该止回装置包括可压力作动的止回阀,其打开压力可以依据隔膜的振动幅度、尤其是预定的且可目的地调节的振动幅度被调节。
当发动机空转时期望空气腔填充空气。在这种情况下,隔膜随着工作腔内的直接与大气交换的空气体积一起振动。在这种状态下,液压支承具有低刚度,并且由此能获得低于托簧静态刚度的动态刚度。由此,该隔膜以具有高频低振幅的振动(就像在发动机空转运行中所传入支承中的振动)来振荡,且该隔膜造成解耦。通过解耦阻断了阻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巴克欧洲股份公司,未经威巴克欧洲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2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