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WI-FI探针检测公共场所人流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645.7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4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杜豫川;岳劲松;仇越;暨育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24/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上海市曹安公***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wi fi 探针 检测 公共场所 人流量 方法 | ||
一种使用WIFI探针检测公共场所内人流量的方法,通过比较WIFI探针的检索面积与公共场所各功能区域的面积,给出不同的探针布设方案,完成对移动设备MAC层信息的采集,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多方面分析,得到行人在公共场所内的轨迹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WI-FI数据采集和行人流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WI-FI探针检测公共场所内人流量的方法。通过比较WI-FI探针的检测面积与公共场所各功能区域的面积,给出不同的探针布设方案,完成对移动设备MAC层信息的采集,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得到行人在公共场所内的轨迹信息。
背景技术
大型商场、交通枢纽、旅游度假区等场所经常出现大客流现象,尤其在客流高峰期,大量行人涌入主要道路,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这些场所内的运营效率。因此,对道路行人流量的实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检测结果科学估测实际人流量,可以为相应的安保人员提供可靠的人流量数据,从而适时采用合理的手段保证商场、交通枢纽及旅游度假区内的正常运作。目前关于人流量的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根据检测技术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人工调查法:人工调查是最为传统的客流计数方法,方法简单且可叠加人工判断标准。但由于其对调查人员要求较高,计数误差大,数据质量不高,调查后资料整理工作繁重,数据系统性不佳且无法提供实时数据,目前也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在人流量较密集的场所实时难度较大,效率低下,
(2)闸机式客流计数: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该方式成本较低,且数量精确度佳,但在服务人群多带有大量的行李包裹的情况下,该方式通过效率较低,在紧急情况下对行人的疏散造成阻碍,且不利于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并且该方式检测人流数据仅为某一断面,需要布置多个断面才可掌握人流分布,占地面积较大。
(3)踏板式客流计数:压力板客流统计仪安装在检验区域的地面,行人经过时触发压力传感器信息得以被自动记录下来。该类仪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人体踏抬步数据模型模式”进行计数和方向判断,另一类是根据“乘客脚踏轮廓”进行判断。该方法降低了对客流运行的影响且安装简单,但检测正确率低,且踩压系统部件容易损坏,可维护性较差。
(4)红外式客流计数:红外式客流计数可分为被动红外式客流计数和主动红外式客流计数。被动红外式客流计数采用的是可避免其他物体干扰的、仅能检测人体所发出的信号的热释红外线探头。有人通过的时候,红外传感器便可探测到由人体红外光谱所产生的某种变化,同时触发一个脉冲信号,然后根据脉冲信号个数来判断人数。主动红外式则是通过发射头发射定制波长红外线覆盖一定区域,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乘客反射的光线识别乘客数量。主动红外式客流计数克服了被动红外式客流计数中受环境、光线影响的缺点,但由于它采用通过对脉冲个数进行简单的判断来确定人数,因而造成统计的准确度低,对多人同时通过的情况更是无法准确测定。并且,仅利用红外方式无法判别客流的方向,且检测设备成本较高,不宜于大范围使用。
(5)视频客流计数:视频客流计数可分为单目视频客流计数和双目视频客流计数。视频客流技术通过在关键通道内安装摄像头获取视频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计数如图像分割,人工神经网络、立体图像分析等捕获客流计数。但该方法起步较晚,技术尚未成熟。且实施成本、维护成本都较高,人流密集时难以解决人流个体分割问题因而精确度较低。
(6)WI-FI探针客流检测:WI-FI探针客流检测是通过在检测区域内部署WI-FI网络以获取开启WI-FI功能的移动设备的MAC地址,从而实现客流计数。基于WI-FI的客流统计方法操作简单,设备成本合理,受非视距因素影响小,灵活性高,能同时获取大量的统计数据,在密集客流下的人流统计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对探针获取的数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到人流停留时间、流线流向等特征数据。并且这种检测方法在后续操作支持云平台、数据应用可扩展至营销层。目前在大型商业区、旅游景点、游乐场所等场所应用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接近度的自适应位置共享
- 下一篇:小区广播服务的自适应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