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833.X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关徹也;山崎雄满;堀越明;山下耕平;宫腰龙;重田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B60H1/22;B60H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 ||
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能在尽可能早的阶段对伴随历时的制冷剂泄漏等而引起的制冷剂不足进行检测,并能对压缩机进行保护。包括压缩机(2)、散热器(4)、室外膨胀阀(6)和吸热器(9)。对表示在制冷剂回路(R)中填充有足够量的制冷剂的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温度(Ts)与排出制冷剂温度(Td)之间的关系的正常时数据进行保存。根据正常时数据,基于当前的吸入制冷剂温度(Ts)计算出正常时的排出制冷剂温度估算值(Tdst),并与当前的排出制冷剂温度(Td)进行比较,以对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不足进行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对车辆的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热泵式的空调装置,尤其涉及能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因近年来的环境问题显现,以致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普及。此外,作为能适用于上述车辆的空调装置,开发出如下的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上述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散热器,上述散热器设于车室内侧并使制冷剂散热;吸热器,上述吸热器设于车室内侧并使制冷剂吸热;室外热交换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设于车室外侧并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以及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上述空调装置切换并执行制热运转、除湿制热运转及除湿制冷运转、制冷运转,其中,在上述制热运转中,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并通过第一膨胀阀使在上述散热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吸热,在上述除湿制热运转及除湿制冷运转中,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并使在散热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在吸热器中吸热,在上述制冷运转中,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并通过第二膨胀阀进行减压,随后在吸热器中吸热。
此外,在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设有储罐,通过将制冷剂暂时储存于上述储罐来使气液分离,使气体制冷剂吸入于压缩机,由此防止或抑制向压缩机的液体逆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28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此,随着时间的经过,制冷剂会从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缓慢泄漏,在现有技术中,来自回路基本全部制冷剂都消失,因此除了对压缩机进行停止保护之外别无他法。此外,在维修时等封入的制冷剂的量较少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能在尽早的阶段判断出伴随着历时的制冷剂泄漏等引起的制冷剂不足,并能对压缩机进行保护。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具有压缩机、散热器、减压装置和吸热器的制冷剂回路,并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其中,所述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散热器使制冷剂散热,所述吸热器使制冷剂吸热,其特征是,上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对压缩机进行控制,上述控制装置保存正常时数据,上述正常时数据表示在制冷剂回路中填充有足够量的制冷剂的正常时的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温度(Ts)与排出制冷剂温度(Td)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正常时数据,基于当前的上述吸入制冷剂温度(Ts)计算出正常时的排出制冷剂温度(Td)的估算值、即排出制冷剂温度估算值(Tdst),通过对上述排出制冷剂温度估算值(Tdst)与当前的上述排出制冷剂温度(Td)进行比较,从而对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不足进行判断。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正常时数据是表示在制冷剂回路中填充有足够量的制冷剂的正常时的吸入制冷剂温度(Ts)及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压力(Pd)与排出制冷剂温度(Td)之间的关系的数据。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正常时数据是以排出制冷剂温度估算值(Tdst)为因变量、以吸入制冷剂温度(Ts)及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压力(Pd)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