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红色素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6917.9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泉田敬子;浜崎孝治;横山贵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荣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A23K10/30;A23K20/121;A23K20/179;A23L5/41;A61K8/49;A61K8/97;A61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烯醚萜 红色素 抗坏血酸 制造 摩尔当量 耐酸性 氨基 色素组合物 红色显色 糖苷配基 制造成本 羧基 |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具备耐酸性的源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红色素组合物的技术,其是涉及源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红色素的制造的技术,是在所制造色素组合物的安全性及制造成本的观点上适合的技术。本发明是涉及源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红色素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在相对于环烯醚萜化合物总摩尔当量而含有5倍摩尔当量以上的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类似化合物、或选自抗坏血酸及抗坏血酸的类似化合物中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的溶液中,进行伴随在环烯醚萜骨架的4位具有羧基的环烯醚萜糖苷配基与含氨基的化合物的作用而产生的红色显色,生成具备耐酸性的红色素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源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红色素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栀子红色素为由栀子果实萃取物制造出的呈现红色色调的色素,为具备对光及热的稳定性较高的性质的天然系色素。此处,栀子红色素为使栀子果实萃取物所含的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糖苷配基与含氨基的化合物进行作用所得的色素化合物。在栀子红色素的开发中,通过改良具备源自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结构的色素化合物的蓝色素的制造技术的一部分的工序,进行体现红色色调的色素的开发(专利文献1)。
因栀子红色素源自植物原料而符合近年来的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用来取代源自昆虫的胭脂色素或其他合成的红色素,在饮食品、化妆品、药妆品、医药品等众多领域中的需求扩大。特别是,栀子红色素作为饮食品领域中也可使用的优异的色素素材而被利用。
但是,栀子红色素除了其优异的优点以外,也存在使其利用用途及实用化的范围缩窄的下述课题。具体而言,由于栀子红色素具有在pH3.5以下的酸性条件下会形成凝集体的性质,因此栀子红色素存在无法利用于酸性饮料等酸性组合物的着色的原理性课题。因此,为了扩大栀子红色素的利用用途及实用化的范围,需要开发如下技术:克服涉及对酸性域中凝集沉淀的溶解稳定性的课题,从而制造具备耐酸性的栀子红色素。
在该状况中,作为涉及栀子红色素的耐酸性的现有技术,有以下报告。例如,作为在栀子红色素的制造工序中要实现耐酸性赋予的现有技术,报告有如下技术:在红色显色时生成亚硫酸离子而将耐酸性赋予到栀子红色素(专利文献2)。但是,在该技术中作为技术特征的焦亚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钾等亚硫酸离子为被指出在用于饮食品用途时有各种影响的化合物,因此即使在随后的工序中进行除去处理,对于安全意识高的现在的消费者而言,仍为留有疑虑的技术。
此外,作为达成栀子红色素的耐酸性赋予的现有技术,可列举在红色显色时添加含牛磺酸物质的技术(专利文献3)。但是,由于该文献的技术中添加的含牛磺酸物质是以每单位重量的价格远比一般的有机酸高的价格进行交易的物质,因此被认为是在色素的制造成本的观点上具有课题的技术。此外,该文献的方法所制造的栀子红色素组合物的耐酸性并不充分。例如,该文献的方法所制造的栀子红色素组合物,在pH低于3时会产生凝集或沉淀(参照本发明说明书实施例7及8)。即,不能认为该文献所述的牛磺酸的耐酸性赋予能力是可在酸性饮食品等充分利用的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该领域的相关技术,可列举如下技术。例如,作为达成栀子红色素的色调改善的现有技术,可列举:在红色显色中,在相对于环烯醚萜化合物为2倍摩尔当量以上的有机酸及0.7倍摩尔当量以上的精氨酸等特定氨基酸的存在下进行的技术(专利文献4);在满足特定条件的蛋白质水解物的存在下进行红色显色的技术(专利文献5)。但是,公开这些技术的文献中并未提及酸性域中的凝集性等的相关课题等,不应认为公开或启示出:可构思向栀子红色素赋予耐酸性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5-5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753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058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280245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217728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荣源有限公司,未经三荣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69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湍动的中间相沥青工艺和产品
- 下一篇:可聚合光引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