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防止构造体、照相机单元、便携设备及反射防止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9413.2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6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泰幸;佐藤英秋;上门洋祐;高桥幸男;内山雄太;大山直毅;森本俊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冢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118 | 分类号: | G02B1/118;G02B5/04;G02B1/11;G02B7/02;H04N5/225;G02B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构造体 基础表面 凹部 照相机单元 便携设备 倾斜面 一体成型 成型品 凹陷 点状 线状 制造 | ||
一种反射防止构造体、照相机单元、便携设备及反射防止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反射防止构造体由一体成型品构成,包括形成于构成所述成型品的外面的基础表面的反射防止构造,所述反射防止构造包括多个凹部,所述多个凹部从相互相邻的凹部独立地相对于所述基础表面凹陷地形成,并具有相对于所述基础表面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在底部形成至少一个点状或线状的顶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防止构造体、具备该反射防止构造体(透镜镜筒)的照相机单元、搭载该照相机单元的便携设备及该反射防止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抑制光的反射的反射防止构造体,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构造体。
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反射防止构造部,该反射防止构造部具备:设置于基准面上,具有与基准面构成的角度α成为规定角度的第一侧面的构造单位并列多个而构成的基础构造部;和形成于基础构造部的表面上,以规定的波长以下的周期规则地排列的多个微小凹凸部。
专利文献2公开了这样的反射防止膜,该反射防止膜在至少一方的表面侧由基材层构成,该基材层由对入射于该表面的辐射线的波长显示反射防止特性的光学性的透明材料构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5122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1-517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工业产品的设计正在多样化,外观设计有时影响产品的销路。因此,除了构成产品的主体的材质以外,对从外可视的材质也要求多样的质感。
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等便携电话的照相机单元的透镜镜筒,因为通过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透明的外罩玻璃作为外观的一部分展现,所以需要精加工成不损害外观设计的质感。更具体地说,若未实施抑制光的相对于黑色的透镜镜筒的反射的处理,则在从外部看设备主体时照相机单元的构造醒目,存在不能实现与设备主体的设计和谐的情况。这样的课题,若透镜镜筒的直径伴随着近年的透镜的大口径化而变大,则可以认为变得更显著。另外,透镜镜筒的反射率的抑制,因为也能防止多余的反射光进入透镜内,所以也有助于照相机单元的光学特性的提高。
关于这一点,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发明中,虽然不是透镜镜筒,但通过在透镜镜筒单元的透镜镜筒的内周面上形成由凸部构成的基础构造部,进而在基础构造部的侧面上形成微小的凹凸构造,抑制了在透镜镜筒内部的光的反射。
但是,若将专利文献1的基础构造部的那样的凸部形状作为反射防止构造体形成于产品的外面上,则在制造时的处理时凸部因某种的接触而掉落,存在发生不需要的颗粒的危险。特别是,在该反射防止构造体使用于精密设备的情况下,存在少量的颗粒给设备带来致命的影响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透镜镜筒的表面上通过蒸镀形成反射防止膜也被探讨,但制造工序的工序数量增加,另外也存在在膜内的色不均、指纹附着、擦伤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发现优异的反射抑制功能并且能抑制不良品的发生的反射防止构造体、具备该反射防止构造体的照相机单元及搭载该照相机单元的便携设备。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低成本且简单地制造上述反射防止构造体的反射防止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反射防止构造体由一体成型品构成,所述反射防止构造体包括形成于构成所述成型品的外面的基础表面的反射防止构造,所述反射防止构造包括多个凹部,所述多个凹部各自从相互相邻的凹部独立地相对于所述基础表面凹陷地形成,并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基础表面倾斜,并在底部形成至少一个点状或线状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冢科技株式会社,未经大冢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9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