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2360.X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根;金圣祐;赵悦来;朴洹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POSCO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B21B3/02;B21B37/74;C22C38/02;C22C38/06;C23C2/06;C23C2/40;C22C38/00;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蒋洪之;安玉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成型 延展性 裂纹扩展性 基础钢板 制造 残余奥氏体 镀锌合金层 汽车用材料 微细组织 镀锌层 含量比 氧化层 镀层 | ||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汽车用材料的热压成型部件,更详细地,涉及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热压成型部件包括基础钢板和基础钢板的至少一面上的镀锌层或镀锌合金层,其中,以重量%计,所述基础钢板包含:碳(C):0.08~0.30%、硅(Si):0.01~2.0%、锰(Mn):3.1~8.0%、铝(Al):0.001~0.5%、磷(P):0.001~0.05%、硫(S):0.0001~0.02%、氮(N):0.02%以下、余量的Fe及其它杂质,所述热压成型部件的微细组织包含1~30面积%的残余奥氏体,并且从镀层的表层沿厚度方向0.5~1.2μm的氧化层中Mn(重量%)/Zn(重量%)的含量比为0.1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汽车用材料的热压成型部件,更详细地,涉及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汽车的轻量化及提高燃油效率等目的,热压成型部件(hot pressformed member)广泛利用于汽车结构部件中,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正在进行各种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1中将镀铝(Al)钢板以850℃以上进行加热后实施通过冲压(press)来进行的热压成型及急冷,从而能够确保部件的拉伸强度为150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此外,通过形成Al-Fe合金化层,能够提供耐腐蚀性优异的钢板。
但是,该技术中所形成的镀覆钢板的主相为Al,因此难以获得Al的牺牲方式效果,并且没有考虑提高延展性。
因此,作为用于有效地获得热压成型部件的牺牲方式的方案,专利文献2的特征在于,在880~980℃下,将镀锌(Zn)钢材进行加热6~15分钟后,在基础钢板和镀层的界面形成缓冲层。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随着加热温度达到880℃以上而在Zn表面上形成的Zn氧化物,不仅点焊性差,而且没有考虑提高延展性,并且耐裂纹扩展性也差,难以将微细裂纹的深度抑制为10μm以下。
为了使热压成型部件适合用作汽车的耐冲击部件,不仅要确保超高强度,而且还要提高耐腐蚀性及耐裂纹扩展性和疲劳及冲击特性,因此需要开发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
(专利文献1)美国授权专利第6296805号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第2014-0035033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热压成型部件适合用作要求耐腐蚀性及耐冲击性的汽车结构部件或加强件。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其包括基础钢板和所述基础钢板的至少一面上的镀锌层或镀锌合金层,其中,以重量%计,所述基础钢板包含:碳(C):0.08~0.30%、硅(Si):0.01~2.0%、锰(Mn):3.1~8.0%、铝(Al):0.001~0.5%、磷(P):0.001~0.05%、硫(S):0.0001~0.02%、氮(N):0.02%以下、余量的Fe及其它杂质,
所述热压成型部件的微细组织包含1~30面积%的残余奥氏体,从所述镀层的表层沿厚度方向0.5~1.2μm的氧化层中Mn(重量%)/Zn(重量%)的含量比为0.1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制造耐裂纹扩展性及延展性优异的热压成型部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OSCO公司,未经POSCO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2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