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车架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4720.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6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武宏;镰田知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沈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车架 构造 | ||
1.一种车身车架构造,其是通过截面大致L字状的第1面板、和第2面板构成矩形闭合截面部的车身的弯曲车架的构造,所述第1面板具有在弯曲部形成曲面的第1面和与该第1面大致正交的第2面,所述第2面板具有在所述弯曲部形成曲面的第3面和与该第3面大致正交的第4面,该车身车架构造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1面板形成有内侧曲面侧的棱线,
所述弯曲车架具备:
大致椭圆形状的凹陷部,其在所述内侧曲面侧的棱线以朝向所述矩形闭合截面部的内部凹陷的方式形成,在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引起弯曲部的变形;
鼓出部,其在所述第2面中的所述凹陷部的下部以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和
长孔,其在所述第2面中的所述鼓出部的下部沿着所述凹陷部贯穿形成,
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朝向上方呈凹状的圆弧形状,所述鼓出部和所述长孔也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相仿地朝向上方呈凹状的圆弧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板和所述第2面板通过各面板的两端的凸缘彼此重叠并结合而形成有矩形闭合截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弯曲部在所述第2面板形成有外侧曲面侧的棱线,在该外侧曲面侧的棱线形成有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部处的所述第1面板的凸缘和所述第2面板的凸缘形成有切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侧部车架,
该侧部车架构成为具有:
车轮罩上构件,其后端与前柱连接;和
车轮罩下构件,其从所述车轮罩上构件经由上弯曲部和下弯曲部而向前下方延伸至前端关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位于与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所述弯曲部是所述车轮罩下构件的下弯曲部。
6.一种车身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侧部车架,
该侧部车架构成为具有:
车轮罩上构件,其后端与前柱连接;和
车轮罩下构件,其从所述车轮罩上构件经由上弯曲部和下弯曲部而向前下方延伸至前端关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位于与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所述车轮罩下构件通过截面大致L字状的第1面板、和第2面板构成矩形闭合截面部,所述第1面板具有在所述上弯曲部和所述下弯曲部形成曲面的第1面和与该第1面大致正交的第2面,所述第2面板具有在所述上弯曲部和所述下弯曲部形成曲面的第3面和与该第3面大致正交的第4面,
通过所述上弯曲部在所述第2面板形成有内侧曲面侧的棱线,
在所述车轮罩下构件的内部安装有加强板,该加强板夹着所述上弯曲部而向前后延伸,覆盖所述第2面板的内侧曲面侧的棱线周围,
在所述上弯曲部的所述第2面板的内侧曲面侧的棱线形成有在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引起上弯曲部的变形的凹部,
在所述加强板形成有避免与所述凹部发生干涉的切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车架的前端和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通过角撑板而被连结,
相对于正面碰撞载荷,所述侧部车架的前部以所述上弯曲部和下弯曲部为折曲部而折曲成大致Z字状,所述前侧车架的前部向车宽方向内侧折曲成大致V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47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