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1574.3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山内正好;大屋秀信;小俣猛宪;新妻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3/14 | 分类号: | B32B3/14;B32B27/36;H01B5/14;H01B13/00;H01L51/50;H05B33/02;H05B33/10;H05B33/22;H05B33/26;H05B33/28;H05K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线 基材 底衬层 功能性微粒 疏水性改性 聚酯树脂 堆积物 线宽 光学特性 密合性 | ||
1.一种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物是来源于包含所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
所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
〔接触角条件〕
在将上述水与所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所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性细线形成了规定的图案。
11.一种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
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物为来源于包含所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
所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
〔接触角条件〕
在将上述水与所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所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
0.1≤B/A≤2···(a)
10°≤A≤50°···(b)
5°≤B≤30°···(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15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