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发动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8968.1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细野隆道;中岛隆博;东田正宪;中村卓朗;大西郁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系统 | ||
1.一种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动机;
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供给气体进行流通的供给气体流路;
设置于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中途,冷却所述供给气体的气体冷却器;
设置于比所述气体冷却器靠近所述供给气体流路中的所述供给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处,且在板厚方向上使所述供给气体通过并对所述供给气体进行整流的作为板状构件的整流构件;
设置于比所述整流构件靠近所述供给气体流路中的所述流通方向的下游侧处,在所述板厚方向上使所述供给气体通过并除去所述供给气体中包含的水滴的水雾捕集器;
在内部形成有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一部分且在所述内部配置有所述水雾捕集器和所述整流构件的供给气体管;以及
从所述水雾捕集器的上部朝向比所述整流构件靠近所述流通方向的上游侧地向下坡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檐构件;
侧视时,所述水雾捕集器和所述整流构件以与所述供给气体管的内壁的上端及下端不直接接触的状态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具有所述供给气体所通过的多个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构件在板面形成有多个所述孔,所述板面在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流路截面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使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作为EGR气体向所述发动机再循环的EGR装置;以及
从所述EGR装置排出的所述EGR气体进行流通的EGR气体流路;
所述EGR气体流路在比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所述气体冷却器靠近所述流通方向的下游侧且比所述整流构件靠近所述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与所述供给气体流路连接;
所述EGR气体作为所述供给气体的一部分向所述发动机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EGR气体从所述EGR气体流路的出口朝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内部喷出;
所述EGR气体的从所述出口的喷出方向与所述整流构件中的所述流通方向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气体流路具有从所述整流构件的上方朝所述整流构件的上游端部而向下方延伸的第一流路和从所述水雾捕集器的下游端部朝所述水雾捕集器的上方延伸的第二流路。
7.一种船用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动机;
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的供给气体进行流通的供给气体流路;
设置于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中途,冷却所述供给气体的气体冷却器;
设置于比所述气体冷却器靠近所述供给气体流路中的所述供给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处,对所述供给气体进行整流的整流构件;
设置于比所述整流构件靠近所述供给气体流路中的所述流通方向的下游侧处,除去所述供给气体中包含的水滴的水雾捕集器;以及
在内部形成有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一部分且在所述内部配置有所述水雾捕集器和所述整流构件的供给气体管;
在比所述供给气体流路的流路截面的周缘靠近内侧处,所述整流构件在所述供给气体流路中的所述流通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水雾捕集器隔开,在所述流路截面的周缘,所述整流构件由所述水雾捕集器和所述供给气体管的内壁支持的状态下,所述水雾捕集器固定于所述供给气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89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