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66755.3 申请日: 2017-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9937267B 公开(公告)日: 2021-12-31
发明(设计)人: 樋上直太;杉本贵宣;青山智胤;成枝宏人 申请(专利权)人: 同和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F1/08 分类号: C22F1/08;C22C9/04;H01B1/02;H01B5/02;H01B13/00;C22F1/0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胡烨;张佳鑫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铜合金 板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维持高强度的同时弯曲加工性优良且耐应力腐蚀开裂性优良的廉价铜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将组成为含有17~32质量%的Zn、0.1~4.5质量%的Sn、0.01~2.0质量%的Si和0.01~5.0质量%的Ni且剩余部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铜合金的原料熔解并铸造,在900℃~400℃的温度范围内实施热轧后,以1~15℃/分钟的冷却速度冷却至400℃~300℃,接着在实施冷轧后以300~800℃的温度进行再结晶退火,然后以300~600℃的温度进行时效退火,藉此制造铜合金板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连接器、引脚框、继电器、开关等电气电子部件中使用的Cu-Zn-Sn类铜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连接器、引脚框、继电器、开关等电气电子部件中使用的材料,为了抑制由通电导致的焦耳热的产生,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要求具有能够耐受电气电子设备的组装或运行时所施加的应力的高强度。另外,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通常由弯曲加工形成,因此也要求具有优良的弯曲加工性。进一步,为了确保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之间的接触可靠性,也要求对接触压力随时间降低的现象(应力缓和)具有耐久性,即耐应力缓和特性优良。

近年来,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具有逐渐高集成化、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倾向,随之对作为原材料的铜或铜合金板材的薄壁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原材料的强度水平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另外,为了应对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的小型化和形状的复杂化,要求提高弯曲加工品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此外,近年来正逐渐推进环境负荷的降低和省资源/省能源化,随之对作为原材料的铜或铜合金板材的原料成本或制造成本的降低、制品的可回收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板材的强度与导电性之间、强度与弯曲加工性之间、弯曲加工性与耐应力缓和特性之间互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一直以来,作为这种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的板材,根据用途适当选择使用导电性、强度、弯曲加工性或耐应力缓和特性良好且相对低成本的板材。

另外,作为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用的通用材料,以往一直使用黄铜或磷青铜等。磷青铜的强度、耐腐蚀性、耐应力腐蚀开裂性和耐应力缓和特性之间的平衡相对优良,但是例如在磷青铜2类(C5191)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热加工,而且含有约6%的昂贵的Sn,在成本方面不利。

另一方面,黄铜(Cu-Zn类铜合金)作为原料和制造成本低且制品的可回收性优良的材料,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黄铜的强度低于磷青铜,强度最高的黄铜的回火类别为EH(H06),例如黄铜1类(C2600-SH)的板条制品通常拉伸强度为550MPa左右,该拉伸强度相当于磷青铜2类的回火类别H(H04)的拉伸强度。另外,黄铜1类(C2600-SH)的板条制品的耐应力腐蚀开裂性也差。

另外,为了提高黄铜的强度,需要提高精轧率(回火类别提升),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弯曲加工性(即,弯曲轴方向相对于轧制方向平行的弯曲加工性)会随之显著恶化。因此,即便是强度水平高的黄铜,也存在无法加工成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的情况。例如,如果提高黄铜1类的精轧率而使得拉伸强度高于570MPa,则难以压制成形为小型部件。

特别地,由Cu和Zn构成的单纯的合金类的黄铜不易在维持强度的同时提高弯曲加工性。因此,仔细研究了向黄铜中添加各种元素以提高强度水平。例如,提出了添加有Sn、Si、Ni等第3元素的Cu-Zn类铜合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01-164328号公报(段落编号0013)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第2002-88428号公报(段落编号0014)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第2009-62610号公报(段落编号0019)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和金属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同和金属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67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