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主行走型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1262.9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2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优;冈山雅人;中西邦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28 | 分类号: | A47L9/28;A47L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行走 吸尘器 | ||
具备:本体(10),其内置有对垃圾进行吸引的吸引单元;以及侧吸引部单元(80),其经由转动轴(91)以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本体(10),对墙壁和角落部进行吸引清扫。侧吸引部单元(80)具有:前端部(100a),其具有前端突出的角形状;引导构件(101),其设置于前端部(100a);吸引风道,其与吸引单元连通;以及长边方向伸缩机构。由此,长边方向伸缩机构使侧吸引部单元(80)的前端部(100a)沿墙壁移动。另外,引导构件(101)减少对本体(10)的行走的阻碍。其结果,能够更加可靠地对墙壁/角落部的垃圾进行吸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主行走型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具备搭载有各种结构要素的主体、使主体移动的驱动装置、主刷、吸引装置等。主刷配置在形成于主体的吸入口,对存在于清扫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吸引装置从主体的吸入口吸引垃圾。
以下,使用图14来说明以往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
图14是表示以往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动作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以往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200的主体具有大致圆形。利用圆形的主体来实现高的回旋性。
如图14所示,通常,作为清扫的对象区域的房间具有由墙壁R1和墙壁R2形成的角落R3。角落R3形成为大致直角。因此,在圆形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200的情况下,在到达角落R3时,主体无法覆盖角落R3。也就是说,在自主行走型吸尘器200与角落R3之间形成比较大的间隔(空间)。因此,自主行走型吸尘器200的吸引装置无法充分地对存在于清扫对象区域的角部的垃圾进行吸引。
为了消除该问题,提出有一种在主体的底面还具备一个或多个边刷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改良型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使边刷具备突出到比主体的轮廓靠外侧的位置的刷毛束。刷毛束用于将存在于比主体的轮廓靠外侧的位置的垃圾收集到主体的吸入口。因此,自主行走型吸尘器能够吸引更多的存在于清扫对象区域的墙壁及作为墙壁交叉的角部的角落部(以下,将两者合在一起简单地记载为“墙壁/角落部”)的垃圾。
能够认为,在具备边刷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情况下,对存在于清扫对象区域的墙壁/角落部的垃圾进行吸引的能力(以下,有时简单地记载为“角部清扫能力”)主要由边刷的刷毛束的样式来决定。
然而,刷毛束的样式是基于各种约束来设定的。因此,例如当使刷毛束的长度增长时,刷毛束容易钩挂到障碍物。并且,有时刷毛束与驱动装置等除自主行走型吸尘器以外的其它结构要素发生干扰。因此,有可能妨碍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行走。由此,通过边刷得到的墙壁/角落部清扫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
另外,在对存在于清扫对象区域的墙壁/角落部的垃圾进行清扫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边刷将存在于墙壁的大部分垃圾扫出。但是,难以利用边刷将角落部的全部垃圾扫出。并且,不管是不是墙壁/角落部,都难以从吸入口直接吸入被扫出的全部垃圾。因此,被扫出且未被吸入的垃圾被边刷扬起。其结果,飞走的垃圾残留在清扫对象区域内。
因此,提出有一种具备对墙壁/角落部进行清扫的机构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地说,对墙壁/角落部进行清扫的机构由具有转动轴的主吸嘴构成。
在专利文献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中,使主吸嘴的一部分与墙壁面接触。由此,从吸引口直接吸入墙壁/角落部的垃圾。其结果,防止了垃圾由于被扬起等而残留在清扫对象区域内。
然而,上述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结构存在清扫能力不足的情况。
也就是说,上述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在主吸嘴内部具有转动轴。因此,在空间上难以设置旋转刷。其结果,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对存在于清扫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的能力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1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