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1517.1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4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角弘之;伊东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H02K5/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式致动器 | ||
1.一种旋转式致动器,被用作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11)的驱动部,其中,该旋转式致动器具备:
马达(30);
壳体(32),收容有所述马达;
旋转体(26、63、121),将所述马达的输出传递至所述壳体外;
密封部件(73),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以及
迷宫划分部(89、108、111),在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79)到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旋转体的密封部位(78)的路径中划分出迷宫状空间(84),
所述旋转体具有阶梯轴部(75),该阶梯轴部(75)包括位于相对于所述密封部位的所述外部空间侧的大径部(76)以及小径部(77),
所述大径部位于比所述小径部更靠近所述密封部位一侧的位置,
所述迷宫划分部具有环状部(83),该环状部(83)设于所述小径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环状部的内径(D3)比所述大径部的外径(D1)小,
所述迷宫状空间形成于所述环状部的内壁面(85)与所述小径部的外壁面(86)之间以及所述环状部的侧壁面(87)与所述大径部的端面(8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致动器,其中,
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一轴(63)与第二轴(121),该第一轴(63)包括所述密封部位,该第二轴(121)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第一轴,
所述第二轴具有凸缘部(122),该凸缘部(122)设于所述环状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凸缘部中的与所述密封部位相反的一侧的侧壁(123)位于比所述环状部中的与所述密封部位相反的一侧的侧壁(124)更靠所述密封部位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致动器,其中,
所述迷宫划分部具有筒部(109、114),该筒部(109、114)设于相对于所述密封部位的所述外部空间侧、并且是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外侧,
所述筒部具有排出通路(104、118),该排出通路(104、118)使作为该筒部内的空间的所述密封部位与所述迷宫状空间之间的空间(103)连通于所述外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致动器,其中,
所述排出通路是迷宫状的通路。
5.一种旋转式致动器,被用作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11)的驱动部,其中,该旋转式致动器具备:
马达(30);
壳体(32),收容有所述马达;
旋转体(26、63、121),将所述马达的输出传递至所述壳体外;
密封部件(73),将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以及
迷宫划分部(89、108、111),在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79)到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旋转体的密封部位(78)的路径中划分出迷宫状空间(84),
所述迷宫划分部具有筒部(109、114),该筒部(109、114)设于相对于所述密封部位的所述外部空间侧、并且是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外侧,
所述筒部具有排出通路(104、118),该排出通路(104、118)使作为该筒部内的空间的所述密封部位与所述迷宫状空间之间的空间(103)连通于所述外部空间,
所述排出通路是迷宫状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转式致动器,其中,
所述筒部具有小径筒(101、112、151)以及嵌合于该小径筒的外侧的大径筒(102、113、152),
所述排出通路包括:内侧排出孔(105、115),以内外贯通所述小径筒的方式设置;外侧排出孔(107、117),以内外贯通所述大径筒的方式设置;以及排出槽(106、116、153),设于所述小径筒的外壁或所述大径筒的内壁,并将所述内侧排出孔与所述外侧排出孔连接,
所述外侧排出孔的周向位置以及轴向位置的一方或两方相对于所述内侧排出孔偏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致动器,其中,
所述内侧排出孔设于在周向上分离的两处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15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