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路径优化的混合承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1683.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3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P.德雷森;A.格德斯;S.休宁克;S.加德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西德科汽车座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B60N2/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路径 优化 混合 承载 结构 | ||
用于车辆座椅(101,102)或后长座椅(100)的背部倚靠部件的混合承载结构(10),该混合承载结构由金属结构(10M)和塑料结构(10K)构造,其中,金属结构(10M)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混合承载结构(10)的两个侧向杆柱型材(10M‑1,10M‑2)之间的连接型材(10M‑12)。设置成,连接型材(10M‑12)与构造为塑料结构(10K)的网状结构(10K‑1)的中央肋条(1a)共同跟随负载路径优化的主负载线(H),该主负载线在考虑到在至少一个假设的负载情况(I,II,III,IV,V)中作用在混合承载结构(10)处的力的情形中在连接型材(10M‑12)的两个连结点(P1,P2)之间在侧向杆柱型材(10M‑1,10M‑2)处伸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或后长座椅(Rücksitzbank)的背部倚靠部件的混合承载结构,该混合承载结构由金属结构和塑料结构构造。
背景技术
印刷文献EP 1 262 362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后座椅的可翻转的背部倚靠件,其中,背部倚靠件在其倚靠件宽度上看连贯地构造并且构造为带有至少一个型材腔室的挤压空心型材,其中,挤压型材的挤压方向沿倚靠件高度的方向伸延。
印刷文献EP 1 564 067 A1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的组合件,该组合件包括带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座椅倚靠件,该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分开地构造并且与第一区段经由至少一个铰接件(Gelenk)连接,以便形成座椅倚靠件。在此,第一区段或第二区段由成形的塑料制造并且此外具有多个单个的集成的加强结构,以便形成由集成的加强结构组成的图案。此外,组合件包括用于将座椅倚靠件锚固在机动车的第二区段中的至少一个主体处的固定组合件,其中,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相互间隔开地布置,以便在其之间形成多个敞开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用作为通风开口。
此外,在印刷文献EP 2 495 125 A1中阐释了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x形的肋条,该肋条与后座椅倚靠件的框架连接。通过x形的肋条所形成的加强区段线性地延伸至多个负载作用点,由此使作用到后座椅倚靠件中的力也经由加强区段来吸收。
此外,印刷文献WO 2011/036185 A1描述了一种用于制造车辆座椅结构的方法。设置成,在至少一个背壳处模制有框架结构和加固肋条和吸收肋条,其中,在背壳和/或框架结构中或处布置有置入构件。
最后,在印刷文献EP 2 233 352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中的座椅的背部倚靠件的由聚合物材料构成的承载结构,其中,在承载结构的至少一个从上向下延伸的侧处构造有空心型材,该空心型材通过气体内压力和水注射方法的组合来制成。为了稳定,两个所构造的空心型材构造为对角线地伸延的交叉的横向肋条。
座椅结构大多数情况中基于重量优化的钢构想(Stahlkonzept),其中,为了降低构件重量至少部分地使用轻质结构材料(Leichtbaumaterialien)。在此,在考虑到足够的稳定性的情形中待实现的降低的潜力在最大程度上被用尽。此外,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大多数情况中开发许多特定的满足相应目的的单个部件,所述单个部件必须以不利的方式在大量组装操作或接合操作下一起接合成承载结构结构。
已知的是,将塑料部件集成到承载结构中,如例如印刷文献EP 1 564 067 A1所描述的那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中的座椅的背部倚靠件的混合承载结构,该混合承载结构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并且该混合承载结构在小的构件重量的情形中具有足够的且与作用到承载结构中的力相协调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出发点是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或后长座椅的背部倚靠部件的混合承载结构,该混合承载结构由金属结构和塑料结构构造,其中,金属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混合承载结构的两个侧向杆柱型材之间的连接型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西德科汽车座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西德科汽车座椅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1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