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颖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74557.1 申请日: 2017-12-01
公开(公告)号: CN110036109A 公开(公告)日: 2019-07-19
发明(设计)人: 伊藤华子;小野泰典;中村健介 申请(专利权)人: 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12N15/09 分类号: C12N15/09;C12N1/21;C12N9/42;C12P21/02;C12R1/19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李连涛;梅黎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组质粒转化 根毛霉菌属 乙酰基氨基 高温条件 葡糖苷酶 突变体酶 重组质粒 转化体 真菌 基因
【说明书】:

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其分离自属于根毛霉菌属的真菌且在高温条件下是有活性的;其各种突变体酶;编码所述酶的基因;重组质粒;通过所述重组质粒转化的转化体;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高温条件下有活性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编码所述酶的基因、重组质粒、用所述质粒转化的转化体等。

背景技术

糖蛋白广泛地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的组织、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等中。近年来,已经揭示糖蛋白中的糖链在诸如细胞分化、致癌作用和细胞间识别等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阐明这些机制,已经进行了对糖链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的研究。在药物发现研究中,已经进行了尝试诸如糖链的重构(其中将包括抗体在内的糖蛋白中的糖链替换为均匀糖链结构)和肽或小分子的糖基化。这样的药物发现研究经常使用用酶(诸如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从具有均匀糖链的天然存在的糖蛋白/糖肽切下来的糖链。

动物糖蛋白中的代表性糖链包括附着于天冬酰胺侧链的N-连接的糖链。N-连接的糖链根据它们的结构分类为高甘露糖型、杂合型和复杂型,但是具有壳二糖结构(其具有2个与还原端连接的GlcNAc残基)作为共同结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是具有以下活性的酶:水解所述壳二糖结构中的糖苷键的活性,和将切割的糖链转移到具有特定结构的受体上的转糖基活性。已经从多个生物物种分离出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具有各种不同的底物特异性。不同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已经被用于不同的目的。在这些中,已经报道使用复杂型糖链作为底物的内-β-N-乙酰基氨基葡糖苷酶包括如下所述的那些。

Endo-M是一种从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衍生出的酶,当将对高甘露糖型Man8GlcNAc2的活性设定为100%时,该酶对复杂型双天线糖链(无半乳糖(agalacto)双天线PA糖)具有的底物特异性是4.4%的活性(非专利文献1: Fujita等人, (2004) ArchBiochem Biophy. 432: p41-49)。在相同文献中报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在37℃的所有表达诱导中Endo-M被表达为不溶性聚集体,且诱导温度变成20℃导致可溶性级分中的低酶活性,因而在酵母中尝试了Endo-M的表达。因而,据信,难以在大肠杆菌中适当地表达Endo-M。还已知Endo-M在40℃或更高温度失活。

已经报道,Endo-Om是一种从酵母Ogataea minuta衍生出的酶(专利文献1:WO2013/051608或US2014-0313246),该酶使用复杂型糖链作为底物且在水解反应中具有50℃的最适温度。Endo-Om在除了酵母以外的生物中的表达是未知的。

Endo-F2和Endo-F3是从Elizabethkingia miricola衍生出的酶(非专利文献2:Tarentino AL等人, (1993) J Biol Chem. 268: p9702-9708)。Endo-F2水解高甘露糖型和双天线复杂型糖链且对杂合型糖链没有水解活性。另一方面,Endo-F3水解双天线或三天线复杂型糖链且对高甘露糖型和杂合型糖链没有水解活性。

Endo-S(它是一种从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衍生出的酶)仅水解双天线复杂型糖链且对高甘露糖型和杂合型糖链没有水解活性(非专利文献3:Goodfellow JJ等人, (2012) J Am Chem Sci. 134: p8030-8033)。

Endo-CE(它是一种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衍生出的酶)水解高甘露糖型和双天线复杂型糖链,且未知Endo-CE是否可以切割杂合型糖链(非专利文献4:Kato T等人, (2002) Glycobiology 12: p581-587)。据报道Endo-CE在水解反应中具有20℃的最适温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三共株式会社,未经第一三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4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