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5723.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1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约纳斯·莫南;丹尼尔·西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MMT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8 | 分类号: | F16K5/08;F16K31/04;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李奕伯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本发明涉及电动阀,包括:本体(10),其具有至少一个进入管道(8a)和一个排出管道(8b);封堵构件,其能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中,从而封堵或放开所述进入管道(8a)与所述排出管道(8b)之间的通道;以及电动控制系统,其用于控制所述封堵构件的移动,所述电动控制系统包括:塞阀,其连接所述进入管道(8a)和排出管道(8b);齿轮马达,其包括电动马达和减速齿轮系,所述齿轮系包括输出轮,所述输出轮使所述阀的塞子旋转以便允许所述阀逐渐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马达由包括所述电动马达和减速齿轮系的外壳(1)形成,所述阀本体(10)与所述外壳(1)一体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阀领域,所述电动阀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的本体,能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中从而封堵或放开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通道的封堵构件,以及控制该封堵构件的移动的致动器。
根据特定、但非限制性的应用,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燃料蒸气的管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这些蒸气的净化阀。
罐燃料蒸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燃料蒸气吸收器以及燃料蒸气吸收器净化阀。
燃料蒸气吸收器从处于蒸气压力下的罐接收蒸气,并且从活性碳粒回收蒸气并存储蒸气,直到传动系控制模块确定何时能够在正常的燃烧过程中消耗蒸气。
通常,罐燃料蒸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燃料蒸气吸收器、燃料蒸气吸收器净化阀、燃料蒸气吸收器通风阀、防护罩阀以及燃料罐压力传感器、密封罐盖、燃料蒸气排放检修口和传动系控制模块。
燃料蒸气吸收器净化阀允许蒸气流从燃料蒸气吸收器去向进气歧管。该常闭阀在传动系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由脉宽调制(PWM)控制,从而准确地控制去向燃烧室的燃料蒸气流。该阀还在诊断测试期间打开,允许发动机真空在燃料蒸气再循环系统中施加其真空。
当对燃料蒸气吸收器的蒸气进行除气时,传动系控制单元控制燃料蒸气吸收器净化阀的打开,允许发动机真空施加至燃料蒸气吸收器。常开的燃料蒸气吸收器通风阀允许新鲜空气被吸入到燃料蒸气吸收器中,该燃料蒸气吸收器通过经由活性碳粒循环而将碳氢化合物提取至进气歧管,用于正常燃烧期间的消耗。
背景技术
如文献US9441741、JP1995208628、JP2003156105所描述的,使用塞阀的电动阀已知是目前的技术水平。
这些技术方案从未提出塞阀与待塞管道的集成。这导致了需要许多密封垫片的组件以及对于阀与致动器的接合的大的空间需求。
在用于对燃料蒸气吸收器进行净化的现有技术水平的技术方案中,构成燃料蒸气吸收器净化阀并且允许来自或非来自燃料蒸气吸收器的蒸气流去向进气歧管的阀是常闭的并且由螺线管式致动器(没有磁铁的可变磁阻致动器)控制,所述螺线管式致动器由传动系控制模块下的MLI控制单元控制,从而准确地控制燃料蒸气流去向燃烧室。所述阀还在诊断测试期间打开,允许发动机真空在燃料蒸气再循环系统中施加其真空。
更确切地,单稳态螺线管(或电磁铁)致动器使得能够在两个位置中使移动元件移动:由弹簧保持的无电流位置,以及当螺线管被提供动力以使移动元件移动时获得的另一个位置。随后附接至移动件的针在其与针容纳件接触时闭合流体通道通路。当螺线管被控制时,该通路随后被打开,允许流体自由地通过。为了改变阀的平均开度,致动器以大约10Hz的频率的可变开闭时间被连续地打开和关闭。
该类型的螺线管致动器的优点是多样的:低成本、简单的控制(简单的PWM)、开闭状态之间的低响应时间(等于控制频率)、由于简单的设计而带来的良好的紧凑性。
欧洲专利EP0397058描述了螺线管阀的示例,所述螺线管阀具有布置在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之间的阀座,具有螺线管致动器。
现有技术的缺点
由电磁铁提供动力的当前的阀具有由它们的设计导致的若干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MT股份公司,未经MMT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5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