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距离计测装置以及移动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9096.5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2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香山信三;小田川明弘;片山琢磨;田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迪<国际申请>=PCT/JP2017/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体 光源体 放射光 射出 反射 摄像 放射 脉冲状 物体光 距离计测装置 拍摄物体 物体反射 光同步 扩散光 长轴 短轴 计测 正对 曝光 拍摄 配置 | ||
一种计测到物体的距离的距离计测装置(1),具备:光源体(10),射出脉冲状的光;反射体(20),反射从光源体(10)射出的光并作为放射光(3)来放射,并且反射所放射的放射光(3)被物体反射而返回来的物体光;以及摄像体(30),拍摄由反射体(20)反射的物体光;从光源体(10)射出的光是扩散光,光源体(10)以及摄像体(30)配置在正对着反射体(20)的位置,反射体(20)放射具有长轴以及短轴的形状的光作为放射光(3),摄像体(30)通过与脉冲状的光同步地曝光而拍摄物体光。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距离计测装置以及具备该距离计测装置的移动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计测到物体的距离的距离计测装置,已知利用被称为激光雷达(LIDAR)的测距技术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距离计测装置利用光来计测到物体的距离,例如具备射出激光的发光元件、拍摄从发光元件射出的激光被物体反射的反射光的摄像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96955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19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距离计测装置中,为了检测存在于更远方的场所的物体,希望扩大能够计测距离的计测范围。具体而言,距离计测装置中,希望以距离计测装置为中心的能够计测的角度范围(即可计测角度)的广角化、和能够由距离计测装置计测的距离(即可计测距离)的长距离化。
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大摄像元件的视场角来使可计测角度广角化,但是如果仅扩大摄像元件的视场角,则远方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密度变小。也就是说,光学元件的光能够到达的距离会变短。其结果,可计测距离会变短,只能计测到存在于近距离的物体的距离。
因此,也可以考虑通过增加发光元件以及摄像元件的数量来实现可计测角度的广角化和可计测距离的长距离化,但是如果增加发光元件以及摄像元件的数量,则机械机构等部件的数量增加等从而距离计测装置大型化。
像这样,距离计测装置中,希望不怎么增加发光元件以及摄像元件的数量并且不使装置大型化地扩大计测范围。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以宽广的可见角对周围的物体进行检测而能够向大范围放射光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圆锥形状的结构作为将从发光设备射出的可视光反射并向周围放射的放射部件。
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放射部件用于距离计测装置,来实现可计测角度的广角化和装置的小型化。
然而,这种结构的距离计测装置中,如果向任意方向均匀地放射光,则各向同性地取得以距离计测装置为中心的到物体的距离。也就是说,任意的计测角度下的可计测距离是一定的。
这里,对车等的移动速度快的移动体设置距离计测装置的情况下,在移动体的行进方向上,希望计测到更远的物体的距离,但如果如上述那样在向任意方向均匀地放射光的情况下使移动体的行进方向的可计测距离变长,则移动体的横向(侧方)的可计测距离也变长。也就是说,在不需要使可计测距离那么长的横向、以及使可计测距离尽可能长而想要检测存在于远方的物体的行进方向上,能够检测的计测距离相同,因此距离计测装置有可能不必要地大型化。相反,如果使不怎么需要检测物体的移动体的横向的可计测距离变短,则减少部件数量而能够使距离计测装置小型化,但需要检测更远的物体的移动体的行进方向的可计测距离也会变短,在移动体的行进方向上无法检测存在于远方的物体。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作成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可计测角度的广角化和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容易使需要检测更远的物体的方向的可计测距离比不怎么需要检测物体的方向的可计测距离长的距离计测装置以及移动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9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