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2494.2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5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村松佑纪;千叶大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尚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车身结构具备后隔壁、车轮罩内构件及减震器安装部。后隔壁具备左第一侧方闭合截面部和左上方闭合截面部。左第一侧方闭合截面部形成沿着车轮罩内构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闭合截面。左上方闭合截面部形成在比左第一侧方闭合截面部靠上方的位置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左第一侧方闭合截面部在与左上方闭合截面部之间具备与其他部位相比闭合截面积减少的避让部及闭合截面积成为零的避让部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身结构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地板以呈闭合截面的方式形成有地板横梁,在后舱室(rear parcel)以呈闭合截面的方式形成有上横梁。而且,地板横梁和上横梁这两方的闭合截面由加强构件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车身结构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上横梁形成为闭合截面,后隔壁角撑件形成为闭合截面。而且,上横梁和后隔壁角撑件这两方的闭合截面连结,在上横梁的端部设置有悬架的减震器安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84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5238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的车身结构中,上横梁和后隔壁这两方的闭合截面连结。另外,在上横梁的端部设置有减震器安装部。在减震器安装部设置有减震器(悬架),在悬架支承有后轮。因而,来自后轮的载荷输入上横梁的端部(减震器安装部)。
在此,上横梁和后隔壁角撑件分别通过闭合截面而连结。因而,考虑到向上横梁的减震器安装部输入了的载荷经由上横梁向车宽方向相反侧的减震器安装部直接传递。因此,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的观点出发残留有改良的余地。
于是,本发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的车身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身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后隔壁,其将车室与行李室分隔;车轮罩内构件,其位于车轮罩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及减震器安装部,其设置于该车轮罩内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所述后隔壁具备:侧方闭合截面部,其形成沿着所述车轮罩内构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闭合截面;以及上方闭合截面部,其形成在比所述侧方闭合截面部靠上方的位置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所述侧方闭合截面部在所述上方闭合截面部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之间具备与其他部位相比闭合截面积减少的避让部、以及闭合截面积成为零的避让部中的至少一方。
(2)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轮罩内构件具备由内侧壁、内前壁及内后壁构成的コ形状截面部,所述内侧壁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内前壁与所述内后壁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分离开地配置,并且从所述内侧壁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所述侧方闭合截面部在下部处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具备闭合截面,所述侧方闭合截面部在上部处与所述内侧壁抵接、以及至少所述内前壁及所述内后壁的任一方抵接。
(3)在上述(2)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减震器安装部设置于所述コ形状截面部的内部,所述侧方闭合截面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到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相同的高度。
(4)在上述(3)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也可以是,在车辆的地板侧具备安装悬架装置的悬架安装部,所述侧方闭合截面部从所述悬架安装部向上方延伸。
(5)在上述(4)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身结构具备:第二悬架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地板侧,且从所述悬架安装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分离开地设置;以及第二侧方闭合截面部,其从所述第二悬架安装部朝向上方延伸,且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2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