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3098.1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2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骏;伊东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4F5/00;F24F1/0003;F25B1/00;F25B13/00;F25B4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小型化的气液油分离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包括气液油分离器(5)并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配置于压缩机的制冷机油的密度比制冷剂的液体状态下的密度大。气液油分离器(5)包括箱体和气体制冷剂分离部(62)。气体制冷剂分离部(62)配置在箱体的内部。在气液油分离器(5)的箱体上连接有制冷剂流入流出管(5d)、液体制冷剂管(5a)、气体制冷剂管(5b)、以及第一返油管(5c)。气体制冷剂管(5b)包括开口端部,该开口端部在箱体的内部位于配置有气体制冷剂分离部(62)的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压缩机中使用的制冷机油的密度比液体制冷剂的密度大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小的HC系的自然制冷剂并且被封入于压缩机的制冷机油的密度比上述制冷剂的液体状态下的密度高的制冷循环装置(参照日本特开平11-257805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日本特开平11-257805号公报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以消解压缩机内的制冷机油不足的问题和减少被封入于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量为目的而设置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具有用于对排出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机油进行回收并向压缩机内返回的返油口。在作为气液油分离器发挥作用的该气液分离器的内部配置有浮子,该浮子为了从返油口可靠地回收制冷机油而在气液分离器的内部位于制冷机油与液体制冷剂的界面来将液体制冷剂与制冷机油分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7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特开平11-257805号公报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气液油分离器的内部配置的浮子为了得到能够追随制冷机油与液体制冷剂的界面的变动的浮力,该浮子需要一定程度的尺寸。而且,在日本特开平11-257805号公报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气液油分离器中,用于排出气体制冷剂的配管连接于气液油分离器的上侧,在比浮子靠上侧的分离器内部空间内从气体制冷剂分离液体制冷剂。因此,关于分离器内部的空间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体积。因此,难以减小气液分离器的尺寸。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小型化的气液油分离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遵照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及气液油分离器,供制冷剂循环。配置于压缩机的制冷机油的密度比制冷剂的液体状态下的密度大。气液油分离器包括箱体和气体制冷剂分离部。气体制冷剂分离部配置在箱体的内部。在气液油分离器的箱体上连接有制冷剂流入流出管、液体制冷剂管、气体制冷剂管、以及返油管。气体制冷剂管包括开口端部,该开口端部在箱体的内部位于配置有气体制冷剂分离部的区域。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由于能够通过气体制冷剂分离部从液体制冷剂及制冷机油中将气体制冷剂分离,而且能够将分离出的气体制冷剂快速地从开口端部向气体制冷剂管取入,因此,与不使用气体制冷剂分离部而在气液油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中从液体制冷剂将气体制冷剂分离的情况、及从气体制冷剂分离部使气体制冷剂在箱体内部流通之后向气体制冷剂管取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气液油分离器的箱体的尺寸。因此,可提供具备能够小型化的气液油分离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气液油分离组件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线段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气液油分离器的第一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气液油分离器的第二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3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析装置、分析方法和程序
- 下一篇:驱动装置、压缩机、空气调节机及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