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多核极化码的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3672.3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瓦莱里奥·比奥里奥;英格玛·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13 | 分类号: | H03M13/13;H03M13/1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多核 极化 设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根据大小为N×N的定义第一多核极化码的第一变换矩阵GN生成长度为N且维度为K的多核极化码xN的设备(102b、104b)。所述设备(102b、104b)包括处理器(102c、104c),用于通过置换所述第一变换矩阵GN的子矩阵中至少两列的顺序生成大小为N×N的第二变换矩阵G′N,并根据以下等式生成所述多核极化码xN:xN=uN·G′N,uN=(u0,...,uN‑1)是大小为N的向量,其中,如果i∈I,I为K个信息比特索引的集合,那么元素ui,i=0,...N‑1对应于信息比特,并且如果i∈F,F为N‑K个冻结比特索引的集合,那么ui=0。
技术领域
通常,本申请涉及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编解码。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多核极化码对数据进行编解码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噪声通信信道上,数据的可靠传输需要使用某种纠错编码。极化码是Arikan于2009年7月在IEEE信息论汇刊(IEEE Trans.Inf.Theo)的文章《信道极化:一种用于构建对称二进制输入无记忆信道的容量实现代码的方法(Channel polarization:a method forconstructing capacity-achieving codes for symmetric binary-input memorylesschannels)》中介绍的一类信道码。可证明地,极化码在各类信道上实现容量,并且为实际的代码长度提供良好的错误率性能。
根据Arikan的文章,极化码在原始构造中是基于以下矩阵的克罗内克尔积(Kronecker product)的极化效应:
这个矩阵也称为极化码的内核。长度为N且维度为K的极化码由变换矩阵且N=2n,和大小为|F|=N-K的冻结集且[N]={0,1,...,N-1}定义。信息集是所述大小为|I|=K的冻结集I=[N]\F的补集。对于编码,长度为N的二进制输入向量uN的元素ui在i∈F情况下设置为零,在i∈I情况下设置为信息比特。极化码通过xN=uN·GN获得。特别地,输入向量uN和码字x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坦纳图(Tanner graph)来表示,该图的阶数或层数等于n。此外,所述坦纳图是解码算法的基础。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极化码的任何代码维度(例如,信息比特数)K都是可能的。因此,极化码允许任何码率R=K/N。然而,极化码的原始构造的缺陷是其代码长度受限于2的幂,即N=2n。所以无法满足现代通信系统所要求的块长度的多样性。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解决与极化码长度相关的问题的不同方法,阐述如下。
为了解决上述极化码原始构造的代码长度问题,在PCT/EP2016/069593中提出了一种多核极化码构造。在所述坦纳图的各层中使用不同维度的核,可以构造出块长度不仅是2的幂的极化码。使得多核极化码具备良好的性能,同时编码复杂度仍然很低,解码遵循与只从内核T2获得的常规极化码一样的通用结构。多核构造可以支持在不打孔或缩短的情况下,大幅增加代码长度的数目。值得注意的是,原始极化码是多核极化码的一个子案例,其中块长度为2的幂。事实上,如果形成多核极化码的变换矩阵的内核是形式,那么该多核极化码实际上就是极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3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送小区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