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感器桥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90000991.0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3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勇;冈本文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17/00 | 分类号: | H01F17/00;H05K1/02;H05K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逸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以及 电子设备 | ||
电感器桥(101)具备:构成于由多个树脂基材(11、12、13)的层叠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的坯体(10)的电感器部(30)以及与该电感器部(30)串联连接的布线部(20A)。电感器部(30)由在树脂基材的层叠方向具有卷绕轴(AX)且分别形成于多个树脂基材(11、12、13)的卷绕状导体图案(31、32、33)和将卷绕状导体图案(31、32、33)层间连接的层间连接导体(V31、V32)构成。布线部(20A)构成为包含:布线图案(22)、和与该布线图案(22)导通的多个层间连接导体(V22、V42),该布线图案(22)形成于卷绕状导体图案(31、32、33)之中最远离第1面(S1)的层与第1面(S1)之间的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两个电路间连接的元件,特别涉及具备电感分量的电感器桥以及具备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移动终端等的小型电子设备中,在壳体内具备多个基板等的安装电路部件的情况下,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那样,通过具有可挠性的扁平电缆来连接安装电路部件之间。
图9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一个电感器桥的分解立体图。该电感器桥具备: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的坯体、第1连接器51以及第2连接器52。上述坯体通过树脂基材11、12、13、14被层叠而构成。在树脂基材11形成连接器安装电极41、42、布线图案21以及卷绕状导体图案31。在树脂基材12、13分别形成卷绕状导体图案32、33。在树脂基材14形成布线图案23以及卷绕状导体图案34。在上述坯体的上下表面形成阻挡层61、6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29279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感器桥具备:由多个树脂基材的层叠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的坯体,在该坯体的内部形成电感器部,在该坯体的第1面,设置与第1电路连接的第1连接部以及与第2电路连接的第2连接部。
专利文献1所示的具有可挠性的电感器桥在规定位置使其弯曲的状态下,被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内部的有限空间的情况较多。但是,若在形成有电感器部的位置将电感器桥弯曲,则电感等电特性在弯曲前后可能变化。另一方面,若不是电感器部而是在布线图案部弯曲,则电气特性的变化较少,但随着该弯曲,容易产生布线图案中的断线、导体图案从树脂基材的剥离。
如上述那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电感器部和布线部的哪个弯曲都存在难以确保电可靠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具备具有电感器的电子电路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的、高可靠性的电感器桥以及电子设备。
-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桥是用于将第1电路与第2电路之间桥连接的元件,所述电感器桥具备:
坯体,具有可挠性,呈平板状,且由多个树脂基材的层叠构成;
第1连接部,被设置于所述坯体的第1面,与第1电路连接;
第2连接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面,与第2电路连接;和
构成于所述坯体的电感器部及与该电感器部串联连接的布线部,所述电感器部及布线部被电连接于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
所述电感器部由在所述多个树脂基材的层叠方向具有卷绕轴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树脂基材的卷绕状导体图案、和将所述卷绕状导体图案层间连接的层间连接导体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0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